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668)
报纸
(422)
学位论文
(46)
图书
(32)
会议论文
(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54)
地方文献
(91)
宗教集要
(17)
才乡教育
(11)
红色文化
(6)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4)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94)
2011
(155)
2008
(87)
2007
(88)
2006
(82)
2003
(61)
2001
(45)
1999
(52)
1997
(44)
1957
(7)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
(25)
文学遗产
(11)
诗经研究丛刊
(8)
阅读
(3)
书目季刊
(2)
国学
(1)
财会月刊:会计版
(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
(1)
学术界
(1)
相关搜索词
四始六义
周礼
大夫
关云长
中国历史
刘辰翁
古代
保健养生
《泊船瓜洲》
古人
黄州诗词
国家图书馆
礼
出现频率
《团结报》
唐朝
复归
初中
图书馆藏
诗经新义
王安石
白居易
“根”
发现
唐人
品牌宣传
北宋中期
刻度
乡愁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文木山房诗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189
条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作者:
朱人求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礼
礼
文
文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描述:
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
文
”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木
木
相册
作者:
张敏瑜
来源: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册
福建省安溪县
导光
法典
旋风
黄鹤
鹦鹉
小学
指导
老师
描述:
相册主打书法风,呼呼,让美文美字刮
黄松
文
诗
五首
作者:
黄松文
朱霞
来源:
译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酵
发酵
喜鹊
喜鹊
黄松
黄松
葫芦
葫芦
柿子
柿子
点燃
点燃
新消息
新消息
麻风患者
麻风患者
成熟
成熟
灯笼
灯笼
描述:
黄松
文
诗
五首
论王安石
诗
的自身互
文
现象
作者:
孙建峰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文本
互
文
性
描述:
自身互
文
现象是互
文
性在王安石诗歌文本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从典故与词汇等的重复出现与一题多作中的重复现象这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考察,从细节处描述和阐释了王安石诗歌的特点及其写作模式。至于这种现象
《
说
文
》段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
作者:
马景仑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段注
同义名
《
说
文
》
同义词
《左传》
词义差
《周礼》
浑言
古汉语
析言
描述:
《
说
文
》段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马景仑同义词是指某一语言的词汇系统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语言。在古汉语中,有许许多多同义词。它们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
《唐写本
说
文
木部》残卷论略
作者:
梁光华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写本
《汉语大字典》
《
说
文
》
《汉语大词典》
《周礼》
《说文解字》
《春秋传》
文献价值
《一切经音义》
木部
描述:
《唐写本
说
文
木部》残卷论略
论段玉裁对《
说
文
》形声字的改说
作者:
刘成德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说
文
通训定声
形声兼会意
声符
段注
段玉裁
引申义
本义
王安石
会意字
描述:
改说为会意字。例如他解释
简
说
“
文
先定体”
作者:
刘荣林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教师
王安石
体制
写作规律
欧阳修
体裁
醉翁亭记
评论文章
精工
学文
描述:
必定是
文
先定体。古代曾有人
说
,王安石认为宋王禹
《
说
文
》瑞玉字的文化阐释
作者:
刘征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说
文
》
瑞玉
命名理据
《周礼》
描述:
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玉器文化。
说
禅趣
诗
《题西林壁》
作者:
周正举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趣
诗
苏轼
哲理
诗
佛理
禅
诗
海月
王安石
庐山
禅宗
禅理
描述:
苏轼《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人都说此诗是一首哲理
诗
。我却认为,此诗是一首禅偈。苏轼所处的时代是禅风大炽的时代。苏轼被人称为“五祖戒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