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86)
学位论文(568)
图书(233)
会议论文(98)
报纸(8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59)
地方文献 (119)
地方风物 (119)
非遗保护 (35)
才乡教育 (18)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3(176)
2012(269)
2011(228)
2010(199)
2008(186)
2007(179)
2006(135)
2001(69)
1989(56)
1960(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749)
上海人民出版社(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广陵书社(1)
巴蜀书社(1)
我国何时使用“指纹鉴定” 刘绍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892年,阿根廷警方使用“指纹鉴定”法,成功地侦破了一起谋杀亲子案,此举得到了国际司法界的首肯,认为这是使用“指纹鉴定”的开端。 近日,中外媒体上称在此之前的1888年,英国学者高尔顿曾下断言,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一样的。英国警方据此理论侦破了数百起悬案。还有的说,早在1887年,英国官
校友吴炳教授作学术报告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医学院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2月3日至4日,南方医科大学吴炳教授应邀来我校做“现代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学术报告。 吴炳教授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1989届毕业生,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安石《尚书新》辑补
作者:陈良中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  辑补  陈大猷  书集传 
描述:王安石《尚书新》为其变法的理论支柱,但久已亡佚,程元敏《三经新辑考汇评(一)——<尚书>》一书辑录王氏《书》说554条,然遗漏东阳陈大猷《书集传》一书。《书集传》引王安石书说259条,42条同于
刘绍:发展成果体现邮政拼搏精神
作者:赵月琴  来源:开封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现任商丘市邮储银行行长的刘绍曾在开封邮政工作8年,他在开封邮政工作的那些年是最为困难的时期。他说,最困难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但是大家不等不靠、团结拼搏,能有现在的成绩实属不易。开封
《孟子》与陆九渊“分解”:再论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
作者:刘磊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牟宗三  陆九渊  分解  道德自律 
描述:牟宗三认为,宋、明理学家所讲的"性理之学"即来自先秦儒家的"成德之教",而他言"象山学是孟子学",全在于象山从生命智慧上"无分解"地继承了孟子的学说,并且牟宗三认为,象山之所以"无分解"是因为孟子"已分解"。孟子所分解者为"成德之教",是通过"道德自律"来分解的。陆九渊继承了孟子的"成德之教"思想。
王安石《尚书新》的诠释特性:以其哲学思想为视角
作者:胡金旺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  德性  智性 
描述:性和有用性的标准而形成的,是他的早期哲学思想在变法时期的延续与发展。
王应麟与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嬗变
作者:钱茂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王应麟  王应麟  1223  1223  1296  1296  人物研究  人物研究  王应麟  王应麟  1223  1223  1296  1296  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  研究  研究 
描述:王应麟的史学思想。
庄子对儒家的回应
作者:左国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仁义  齐物  回应 
描述:争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恢复周天子的统治和复兴周礼,并提倡孝悌仁义来达到维护周代社会政治秩序的目的。到了战国中期,恢复周天子的统治和复兴周礼都已不可能,然而,儒家学者仍然主张建立以血缘关系
孔子与尧、舜禅让说
作者:马强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尧舜  禅让  周礼  为君之道 
描述:禅让之制历史上多有讨论,孔子在《论语》中也有谈论禅让的语句,然孔子是否提倡禅让制度,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孔子赞扬尧舜是为表率为君之道,无半点赞扬禅让痕迹,提倡禅让也是与其正名主张相违背的。
浅析孔子的历史观:以赵盾弑君一事为例
作者:岳文婷  来源: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历史观  周礼  道德标准 
描述:在《左传》"赵盾弑君"一事中,史官董狐违背史实,指控无辜者,有失公允,而孔子从维护周礼和道德借鉴的目的出发,对董狐之误持褒扬态度。本文仅试以《左传》中孔子对史官董狐的评价一事为例,来浅析孔子的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