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灵丘方言语音研究
-
作者:李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灵丘方言 语音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
描述: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编写了灵丘方言的单字音表和同音字汇,借以反映灵丘方言语音的全貌。第三部分是灵丘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展示了灵丘方言音系的特点。第四部分是中古入声字在今灵丘方言中的读音,讨论部分古入声字在灵丘方言中的舒化现象。第五部分是灵丘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列举舒声促化的材料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就入声在灵丘方言中的发展趋势谈了一点个人看法。认为:舒化是大方向,但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研究
-
作者:杨艳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唐诗选本 版本源流 编选特点 诗学价值与文献价值
-
描述:更好的了解这部唐诗选本。第一,考述其编者、成书背景、编选意图及流传情况,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该选本在宋、清两代的刊刻经过及版本源流情况。第二,结合北宋前期的文化背景及王安石的文学观,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唐百家诗选》所选诗人及所选诗歌的特点。第三,结合《唐百家诗选》的选诗特点,论述了该选本的诗学价值和在考证、校勘、辑佚等方面的文献价值。最后探讨了《唐百家诗选》的编选原则和编选特点对后世唐诗选本的影响。通过本文的考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百家诗选》以其独特的选诗旨趣和庞大的选诗规模在整个唐诗批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
《牡丹亭》舞台传播相关问题研究
-
作者:汪惠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舞台传播
-
描述:在:不合音律,声腔不协,结构关目冗杂,文词艰涩难懂。特别是对于它的不合音律,历来所受批评最多。音乐是戏曲灵魂。如果一部戏曲不合音律,难以搬演上舞台,必定会被排斥在舞台传播之外,从而失去戏曲的生命。值得深思的是,虽然《牡丹亭》不被视作场上之曲,但从《牡丹亭》脱稿之日起,它就一直活跃于戏曲舞台上面,并还成为昆曲的经典保留剧目。这其中的缘由特别值得思考。晚明时代,是一个崇尚士大夫戏曲文化的时代,文人多逞才肆能,一时写剧成风。汤显祖才名闻于世,笔墨精妙卓绝,他的《牡淡亭》传奇一出世,便为当时文人所喜爱。同时,文人士大夫们还以各种方式进行改编,以期待能更好的搬演上戏曲舞台。这些《牡丹亭》的改编活动,都或多或少的促进了《牡丹亭》的舞台传播。从晚明至今,四百年来《牡丹亭》盛传于昆曲舞台,在二十一世纪之交,更是掀起了《牡丹...
-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刘英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存心伦理 责任伦理
-
描述:的内在面向,强调人们应该通过实践工夫存得本心、证觉心体;“存心伦理”还有一个“为人”的向外发用的面向,强调禀有天地之理的人们应该在社会角色中按照责任伦理行动。“存心伦理”的两个面向是互相贯通的一体两面。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奠基于“心即理”这个基本命题。“存心伦理”作为实践的学问,关键在于“何以做成”。人们要破解“物欲”、“意见”的遮蔽,并通过立志、读书明理、师友互助、复其本心等方法证觉心体,以实现生命展开同天地、自然运转和谐而不滞。我们通过陆九渊的“为人之道”、“为人之教”、“为人之政”的阐发,说明“存心伦理”如何发用于人群社会、伦常日用之中,以践行责任伦理。 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是落实于生活实践中的生命的学问。虽然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生活世界发生了变迁,但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存心...
-
晏几道研究之诸问题考
-
作者:李丹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生平交游 流传 现状 版本 资料汇编
-
描述:生平和对其词作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到近代,晏几道及其词作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晏几道及其词集
-
《诗薮》的诗学研究述评
-
作者:周效柱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诗学研究
-
描述: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习武序》的发现及价值研究
-
作者:程鹏宇 来源:体育文化导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史 梅花拳 习武序 杨炳
-
描述:在阅读相关文献及史料的基础上,对梅花拳名著<习武序>的作者及价值进行探讨,旨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使这一珍贵的武术历史文献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史料价值和作用.
-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
作者:郗慧娟 郭瑞芳 郝宝燕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杜丽娘 牡丹亭 比较研究 柳梦梅 中西方文化 莎士比亚 追求爱情 汤显祖 主题思想
-
描述:人物形象和冲突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
赣东南丰傩面具艺术研究
-
作者:宗恒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丰 傩 傩面具 造型特征 艺术特征
-
描述:仪主角方相氏的留存,就可以对南丰傩舞的的文化的来源有初步的推测,同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傩舞的自身发展和戏剧的影响,南丰傩舞在既保留古老的傩仪和傩神面具的基础上发生了转变,傩的娱人性被增强而其核心的逐疫主题仍然保存。 面具是整个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南丰傩舞所使用的面具也多种多样,有自先秦以来的傩仪主角方相氏——狰狞的开山,有自唐以来宫廷傩仪的主角——威严的钟馗,还有宋以来民间戏剧和传说带来的种种形态各异的神仙鬼怪。傩面具的色彩与造型同其他的民间工艺品相似,浓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凝聚了民间艺人智慧与想象,这使得其艺术特征鲜明。 在经历了漫长古代的发展、1949年到文革之间的蓬勃振兴、文革中的近乎绝迹和文革后的复兴,现代的傩文化的衰落使得傩面具的发展走上工艺品化的道路。在大众传播渠道的影响下,南丰傩文化及...
-
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
-
作者:赵雅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闺阁女性 接受
-
描述:性别认同色彩,她们的评点与男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而女性评点本的流传对《牡丹亭》在闺阁中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几位典型的闺阁女性为切入点,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和闺阁女性的生活状态,来探讨明清之际闺阁女性接受《牡丹亭》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