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延巳与晏殊的“闲情”词
-
作者:李莹 连国义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延巳 晏殊 闲情 词史演进
-
描述:晚唐五代词确立了以言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要眇、婉约为美的审美规范。南唐词人冯延巳的《阳春集》是其代表,对宋初晏殊的《珠玉词》创作影响深远。二家作品中的“闲情”在伤春怨别的表相下用顿挫含蓄的笔法抒情、造
-
屠隆与百补延龄丹
-
作者:常敏毅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屠隆 汤显祖 西门庆 知识分子 张潮 清代 赤水 宁波 王士雄 固本
-
描述:。他大器晚
-
孔子的“天命观”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读
-
作者:姚小鸥 孟祥笑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周礼 《郭店楚简》
-
描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篇。正确理解这句话,须从孔子的"天命观"入手进行研究。根据《论语》提供的资料,结合《礼记》等《论语》以外的传世文献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加以分析,"子罕"句应
-
刘命清对庄屈关系的特殊阐释:以“不得志而怨”为视角
-
作者:宋健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怨 庄子 屈原 遗民 刘命清
-
描述:明遗民刘命清《庄屈》一文指出,庄子与屈原皆因不得志而生怨情。虽然,刘氏所论不乏肤阔牵强,却揭示出庄、屈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从更深的层面看,庄屈并称的论题在明遗民中并不罕见,虽立论各有不同
-
伊儒语境下的身、性、心、命内涵试探
-
作者:马廷义 来源:伊斯兰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穆斯林 气质之性 真主 陆九渊 语境 董仲舒 王阳明 中国儒家 灵魂
-
描述:人类,是物质和精神合而为一的产物,身、性、心、命则是对人的自身人性与精神、人与宇宙、人与天地万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命题。伊斯兰教和中国儒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刻研究,并在各自不同的语境下,赋予
-
“且字”考:命字文化变迁视野下的观察
-
作者:姚永輝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文化 段玉裁 正字 王安石 形式 孟子 字形 视野 何休 先秦
-
描述:中国古代的稍谓纷繁,它们有时既是社会个体成员的符号表徵,也是社会不同群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具体载体。"稍名"或"稍字",是稍谓系统中基本的两种形式,两者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和使用规则。
-
《周礼·考工记·玉人》所载“命圭”的考古学试析
-
作者:石荣传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圭 西周 考古学观察
-
描述:论从尺寸、镶嵌,还是外部鞘饰看都与《考工记·玉人》所记载”命圭”十分吻合。
-
延陵台是庆云名胜古迹,相传为季札长子旸之墓 千年延陵台
-
作者:暂无 来源:德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延陵台是庆云名胜古迹,相传为季札长子旸之墓 千年延陵台
-
陆象山心学感悟录
-
作者:周世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心学 象山心学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内容构成 内容构成 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
描述:多角度地分析了象山心学的生态环境,揭示特定时空象山心学产生的必然规律;从“人心(性)本质说”、“人心同一说”、“人心蒙蔽说”、“人心自救说”、“人心开发说”五个层面论述了象山心学的基本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评说了象山心学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所投射的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
闽台乐海钩沉录
-
作者:刘春曙 来源:海峡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福建省 音乐史 台湾省
-
描述:闽台乐海钩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