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8)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5)
宗教集要 (3)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05(5)
2001(2)
2000(9)
1995(8)
1991(1)
1990(3)
1989(2)
1983(1)
1982(2)
1961(1)
按来源分组
文献(3)
艺术与投资(2)
工程建设与档案(1)
语文学刊(1)
社会科学杂志(1)
广东佛教(1)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1)
剧影月报(1)
山东图书馆季刊(1)
文学评论(1)
论黄玉烈对我国文献学的贡献
作者:钱亚新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勘  题跋  王烈  文献学  藏书家  古籍版本  贡献  主要任务  汲古阁  刻书 
描述:本文是一篇初步研探清乾嘉时代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专论,内容先冠以黄氏略传一节,而后对其藏书、校勘、题跋、编目、刻书五项主要工作论述长短得失,最后殿以期望一节,建议在整理我国古籍时,重视选、校、拄、释四个
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
作者:杨庆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散文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古文运动  柳宗元  体裁意识  王安石  题跋  山水游记 
描述:性具有委婉深沉的美学效果;诗话、随笔和日记的创制,开启了文学大众化的新路子。体裁创新乃宋文繁荣的重要因素,且与时代精神、人文环境和作家的体裁意识密切关联。
山东省博物馆藏顾莼致黄丕烈书札
作者:崔巍  来源:文物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家  黄丕烈  黄氏  苏州地区  嘉庆  刻书家  吴县  王烈  庶吉士  题跋 
描述:苏州地区自明朝始,藏书和刻书即蔚然成风。直至清乾、嘉以后,其流风余韵始终不衰。前后的藏书家和刻书家,总计约四、五百家之多。著名的如华燧、安国、毛晋、钱曾、席鉴等。在乾隆至道光这个期间,吴县著名的藏书家就有四家。即黄丕烈的士礼居,顾之逵的小读书堆,周锡瓒的香严书
《淳化阁帖》与帖学
作者:潘良桢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帖学  法书  唐太宗  上海博物馆  法帖  太平广记  题跋  欧阳修  书法  李瑞清 
描述:的两种反应,
西泠印社200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与投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泠印社  艺术品  立轴  秋季  题跋  王原祁  翁方纲  色纸  黄鹤  绢本 
描述:关文房用品)各160个标的,多为明清文人雅玩之品,品质之高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名家西画专场则兼顾百年油画,突出当代艺术,是西泠油画的新面貌。
海内孤本 书画两绝 元代画家何澄的《归庄图卷》
作者:闫立群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归庄  陶渊明  中国绘画史  持续发展  吉林省  柯九思  海内  题跋  博物院 
描述:元代是我国绘画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元代初年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为数不多。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归庄图卷》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件元代画家何澄的传世珍本,它被中国绘画史专著列为元代著名画迹。这一绘画长卷在元代即被称为书画两绝之作,其绘画部
《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余话
作者:曹旅宁  来源:读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颂蔚  隋书经籍志  编年  顾颉刚  考证  题跋  崇文  中华书局  四角  令尊 
描述:上下皆满,审是王颂蔚先生校本,面叶题字亦其手笔,书贾不识,仅标价四角,亟购归之,实快事也。乙未五月二日归海上后题记。
应是“钤印”
作者:杨昌俊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跋  题跋  钤印  钤印  引申  引申  读作  读作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  传奇经历  传奇经历  印章  印章  图章  图章  绘画史  绘画史 
描述:2010年8月《文史参考》(上)有篇《〈清明上河图〉传世之谜》,讲述这件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800年沧桑的传奇经历,其中说:"清朝乾隆年间……陆费墀得画后,也在画上矜印题跋。"
东坡词中的“梦”看其词的风格
作者:顾全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苏东坡  东坡  东京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豪放派  风格  苏轼  豪放词 
描述:他跌进了人生的低谷,先坐牢,而后发落到黄州。这就使他心态失去了平衡,长期处
安石决策与东坡赤壁词
作者:林子  来源:决策咨询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赤壁  王安石  苏东坡词  黄州赤壁  苏轼  神宗  菊花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绝唱  笔迹 
描述:政治见解与“菊花诗”争鸣,竟成就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