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的"孝""慈"理念--读《牡丹亭·遇母》
作者:崔洛民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的"孝""慈"理念--读《牡丹亭·遇母》
通变中的《牡丹亭》--在东南大学戏曲名家昆曲学术研讨会上的
作者:陈美林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通变 
描述:传奇《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前人的笔记、话本所提供的素材重新创作而成;它之所以能以昆腔演出,则得力于叶堂对宜黄腔的改制。可以说,传奇《牡丹亭》是文学、戏曲“通变”的产物。目前出现不同的演出本,正
徐朔方笺校本《牡丹亭》“集唐”诗标注补正
作者:高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补正  补正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剧作中大量采用了“集唐”诗句来吻合人物剧情,达到诗与意会、言随意转、有力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徐朔方先生最近笺校本的注释过于简单,对“集唐”诗句只标注诗人的姓名,不注明引诗出处
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沙恭达罗》与《牡丹亭
作者:陈玉辉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东方戏剧  杜丽娘  女主人公  剧作家  沙恭达罗  柳梦梅  爱情  戏剧史  代表作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可以称得上是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前者产生于公元四至六世纪之间,乃古印度最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印度诗神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杰作
纪念杰出的戏曲作家汤显祖(谈上演《牡丹亭》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白匋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纪念杰出的戏曲作家汤显祖(谈上演《牡丹亭》的现实意义)
雕镂至极 渐近自然——《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论
作者:李晓刚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语言  杜丽娘  女主人公  思想感情  《西厢记》  汤显祖  蜘蛛丝  《文心雕龙》  雕镂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不如《西厢记》语言自然、爽朗,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语言的“雕琢”,正是《牡丹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语言的“雕琢”,体现了作者对作品
讥讽之切 或逾锋刃--汤显祖《牡丹亭》讽刺艺术谈
作者:雷培安  来源:周口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讥讽之切 或逾锋刃--汤显祖《牡丹亭》讽刺艺术谈
情之一字 遂足千古——谈昆剧电视片《牡丹亭
作者:朱建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上海昆剧团  电视片  柳梦梅  “理”  理与情  “情”  明代戏曲  汤显祖 
描述:构进行,有助于戏剧矛盾的展开;选折准确、精炼,剧情集中,场次严谨;戏曲
牡丹亭》的悲剧意识:兼论汤显祖的戏曲美学思想
作者:韩鑫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描述:“理”处于对立冲突状态,而文学创作受“情”的支配。这一理论被后人提升为“性灵说”,影响了几代作家;3、“欲”是“情”的基础,人的自由生命欲望包括性爱在内的人生欲求。
空谷幽兰 香飘四海——一曲《牡丹亭》,震撼西方文明
作者:陈玲玲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幽兰  西方文明  柳梦梅  四海  杜丽娘  石道姑  上海昆剧团  汤显祖 
描述:陈捷(法国教师): 我住在巴黎,去年听说上昆要去演《牡丹亭》,后来取消了。所以这一次很想看一看。我是昆曲的门外汉。这里存在一个对象问题,是给专家看的,还是给层次高但又不懂昆曲的人看。这个戏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