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殊诗文校注
-
作者:王翠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诗文 校勘 注释
-
描述:民国十六年民国南城李氏宜秋馆刊本一卷),补编三卷。后人对晏殊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他的词作方面,诗文部分研究较少,至今未见有校注本行世。因此,本论文首次对晏殊的全部存世诗文进行系统的整理、校勘、注释
-
王应麟《急就篇补注》及相关问题研究
-
作者:李小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急就篇》 王应麟 注释
-
描述:而不废《急就篇》之微芥,并非偶然之举。论文着力研究王应麟的注释,总结其注释的原则和方法。王应麟是考证大家,在注释《急就篇》时,仍以考证见长,同时也采用了其他的注释方法,引用了大量的古今典籍,其引书
-
《醒世姻缘传》黄注辨疑——与黄肃秋先生商榷
-
作者:宋立堂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黄肃秋校注本 注释 辨正
-
描述:黄肃秋先生校注的《醒世姻缘传》是个较好的本子,但其中亦有不足之处,有些条目注释有误或不够确切,有些地方词语本应作注而未加注释。因此,有必要对黄先生所作注释中的一些错误或不够确切之处加以辨正。
-
“船背”不应是“船顶
-
作者:施孟文 来源:教苑荟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释 教材 船 小说
-
描述:其中,啧啧称奇,无论是前者给我们听觉上的冲击还是后者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都让人叹为妙绝、久久回味! 但笔者在教授《核舟记》一课时,却意外发现,无论教材还是其他的教辅资料都不约而同地把“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中的“船背”解释为“船顶”——笔者私认为这有悖常理、有违常情,势必扭曲作者原意,误导后人对这件精美微雕艺术品如实地、全面地了解。故不揣冒昧,抛砖引玉,将个人看法诉诸笔端,以期与教育界同仁一起探讨、共同商榷。 首先,本文借核舟的精巧布局来赞美人物的高超手艺,“奇巧”与“灵怪”前后呼应,统摄全篇。微雕艺人王叔远凭借在胸成竹、神工鬼斧,使自己手下的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用文中的原话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也就是说是什么刻什么、刻什么像什么。整体如此,局部也应如此。“题名其上”的“船背”如果是船顶,也即船篷的顶部,这个地方该怎么刻呢?我们知道,古代船篷顶部一般是钝角式或圆弧状的,这还不打紧,关键文中是“箬篷”,船顶上盖着箬草呢!我们想想南阳著名的茅草屋、想想北方常见的麦秸垛,这箬草覆盖的船顶怎么谈得上“夷”、如何题得了“名”、又怎样印得下“章”——此谓不合理。
-
设计知识:观念与流变:东亚目录学视野中的中国工艺史文献
-
作者:朱彦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艺史 设计知识 目录学 文献 考工记 书目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周礼 著录
-
描述:于纪传体、编年体、典制体史书以及方志、笔记、诗文集、小说、戏剧之类的叙事文学之中的;2另一类是单独刊行的工艺史专著,比如黄宾虹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主编的《美术丛书》3以及晚近由杭间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经典图说丛书》4选印的典籍.当然,随着近年设计史论的发展,营造类、制度类的一些文献如《清代匠作则例》、5《中国历代考工典》6等文献辑录也逐渐纳入专业研究的视野.
-
山水作证 真爱永恒 2010’中国镇江金山湖爱情文化彩灯节
-
作者:暂无 来源:群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园 金山寺 爱情 镇江 作证 山水 灯节 中国
-
描述:白娘子爱情文化园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紧临著名的佛教圣地"金山寺"。总面积1.08km2,其中水面面积为0.68km2,约占总面积的63%。公园在退渔还湖
-
艺展荣耀,传承铸造科勒 中国艺术家作品展亮相山城
-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家 中国 山城 作品 铸造 传承 重庆 艺术品
-
描述:结合的跨界魅力,共襄优雅艺术的盛举,在重庆这个广纳天籁灵气的城市,用艺术妆点生活。
-
云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希望:写在陈自明、田青、樊祖荫讲座
-
作者:唐应龙 曹端波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自明 田青 樊祖荫 讲座 中国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语言 民族舞蹈 音乐教育
-
描述: 云南的民族音乐今年获得了巨大的丰收,云南的民族音乐终于一再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一再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首先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自从2003年
-
硬的软起动器 起动和平发展——记中国·和平电气有限公司董
-
作者:李世红 来源:电器工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软起动器 董事长 公司 有限 电气 中国 满负荷运行 水锤效应
-
描述:硬的软起动器 起动和平发展——记中国·和平电气有限公司董
-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考工记》·栗氏量(续)
-
作者:邱隆 来源:中国计量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标准器 度量衡 中国 《周礼》 栗 西汉 春秋
-
描述:(接上期)方圆之争逾千年《考工记》从春秋末传至西汉,主体尚存,部分内容已散失。经过刘歆、刘向父子等人的整理考校,使当时能获得的失次断简被排比成文,从众多的版本中脱胎而出。刘歆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