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牡丹亭》看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
-
作者:李艳萍 来源:大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期待视域 期待视域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视域融合
-
描述:当代语境下,戏曲艺术日益衰败,可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却一再掀起昆曲潮流,是什么让青春版成为当代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呢?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方法论为基础,以期待视野、文本视域和两者的碰撞为理论原点,从而揭示青春版大获成功的原因.以期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分析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现象.
-
牡丹亭(外二首)等
-
作者:暂无 来源:词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外二首)等
-
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看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大视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 元明清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
描述: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觉醒。
-
无法复制的表情
-
作者:阿堵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情 复制 《牡丹亭》 喜新厌旧 艺术家 杜丽娘 女演员 梅兰芳
-
描述:现代社会的化妆术极为发达,舞台也华丽无比,但是现代美女为什么就演不好古典美女呢?各个年代都有艺术家醉心于《牡丹亭》,喜欢以自己的方式来演绎它。根据人喜新厌旧的天性,
-
专捡购物纸条挖信息 百货店进啥都好销
-
作者:杜生梅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百货店 信息 购物 《红楼梦》 《牡丹亭》 林黛玉 纸
-
描述:这是一个太深的问题,足可以让经营者研悟一生,这里,我们仅略谈一二,抛砖引玉……《红楼梦》中,有一段林黛玉欣赏《牡丹亭》的描述:一日黛玉走到梨香院墙外,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听了,十分感
-
只今惟向梦中寻:浅析《牡丹亭》的现实意义
-
作者:庞婧绮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情 理 理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牡丹亭 畸恋 畸恋
-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
边边碎碎翻
-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景象 风习 鸟语
-
描述:“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昆曲《牡丹亭》中十分优美的一句唱词,描述的正是春天景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阳春三月,暖风习习,鸟语花香,春不醉人人自醉。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不正是处在人生四季的春天吗?
-
遂昌·昆曲十番
-
作者:乔野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奏形式 民间艺术 《牡丹亭》 文化艺术 莎士比亚
-
描述:昆曲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遂昌昆曲十番,是流行遂昌民间的一项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农民演奏为主体,演奏《牡丹亭》等传统名剧的昆曲曲牌,并以工尺谱传承习唱,是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时得以传播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
《红拂记》批评接受研究
-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拂记》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红》
-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红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红拂记》(以下简称《红》)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状况已无法再现。由于明清两代戏曲品论相对活跃,尽管对《红》的关注比不上《牡丹
-
比较《西厢记》与《牡丹亭》反封合作的异同
-
作者:孙岩龙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西厢记》 合作 现实意义
-
描述:中有着新的文化内涵和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