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76)
报纸(629)
学位论文(173)
图书(150)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47)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1(492)
2010(493)
2006(320)
2004(220)
2002(228)
1996(220)
1979(38)
1956(7)
1954(2)
1934(1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72)
历史教学(17)
史学集刊(8)
辽海出版社(4)
中华书局(2)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
今日中国出版社(2)
清华周刊(2)
山西古籍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王安石的憾事
作者:蒋方舟  来源: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五笔字型  发明 
描述:王码五笔字型是宋代的王安石发明的——准确地说,是险些被他发明的。
王安石退休之后
作者:安杰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退休  天蓬元帅  神气 
描述:对有权力的官员而言,最痛苦的事莫过于退休。因为一旦退休,就好似天蓬元帅下凡,不过一副“瘟猪相”,还怎么神气得起来?因此,每到退休,就经常出现“人之将死,焉能不哭”的现象。王安石也是如此。
王安石诗谜
作者:暂无 来源:新故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谜  正直  影射 
描述:王安石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王安石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为人正直,贪馋一生,利不归己。”王安石复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
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变法异同论
作者:蒿峰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整顿吏治  反对派  北宋  官僚政治  官僚制度  政治清明 
描述: 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及明代张居正的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三次变法运动。本文试图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从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这三次变法,以求更深刻地总结其成败得失,全面地汲取其经验教训。
曾巩治齐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荣宪宾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曾巩  熙宁  改革运动  青苗法  散文创作  唐宋八大家  兴修水利  北宋  保甲法 
描述: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求补外,到地方任职的。在他任职地方期间,北宋社会发生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而
“四人帮”歪曲王安石变法历史的险恶用心
作者:朱瑞熙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地主阶级  宋王朝  宋神宗时期  保甲法  变法派  北宋  封建国家  保守派  军队 
描述: 王安石北宋地主阶级中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在宋神宗时期实行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次改革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赵宋王朝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长远统治。根本不是如同资产阶级野心家江青所宣扬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
作者:袁诚玉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变法派  地主阶级  反对派  官僚地主  人民群众  决定因素  北宋  阶级矛盾  再探 
描述:及失败的必然性,兹有必要作一再探.
浅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影响及失败原因
作者:张西梅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学运动  北宋中后期  科举制度  经世致用  庆历兴学  范仲淹  王安石  三舍法  失败原因  社会转型期 
描述:学运动指的是: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三月到五月三日由范仲淹主持的第一次兴学;第二次兴学是熙宁四年到元丰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徽宗崇宁元年到宣和三年由蔡京主持的.在历史上分别简称为“庆历兴学
宋词举隅(五)六、北宋中后期繁荣的词坛(续)
作者:王运生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词  宋词  王安石  词风  婉约派  风格  思想感情  刘熙载  赤壁怀古  唐宋八大家 
描述:),以讽刺王安石独断专行。王安石大怒,穷究他的过失,但没有找到可以治罪的事实,外放为杭州通判,这就是他一生
北宋中叶改革“三冗三费”的得失
作者:赵云旗  来源:学术季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叶  王安石  财政改革  国家财政  《宋史》  保甲法  三费  均输法  《文献通考》  厚禄养廉 
描述:行财政改革。王安石在财政改革中,不仅对开辟财源极为重视,而且对节省支出也非常关注,并采取了种种截流的措施,使国家财政得以振兴,“积弱积贫”的局面很快扭转;但王安石节省支出、振兴财政的措施中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