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宏扬举世尊:钱南扬和他的戏曲研究
-
作者:苗怀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宋元南戏 南戏研究 戏曲作品 汤显祖 戏曲史 学术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 南京大学 永乐大典
-
描述:1957年夏,著名学者陈中凡给他的研究生吴新雷布置了一项特殊而别致的学习任务:派他到浙江师范学院游学,向一位老先生当面请益,并设法请其来南京大学任教,以恢复和发扬该校由曲学大师吴梅所开创的戏曲研究
-
戏 曲 研 究重新接上传统的慧命——从古典版《牡丹亭》到青
-
作者:暂无 来源:南开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观照《牡丹亭》,一方面是,作为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是由于它用血肉之躯和观众直接面对与交流,在传播过程中具
-
传统版《牡丹亭》京城赢得喝彩 苏式“原味”引来千余观众
-
作者:刘欣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刘欣)昨晚,苏州昆剧传习所“纪念昆曲申遗十周年专场演出”之“传统版《牡丹亭》”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千余观众观看了演出。至此,包括前晚“泰山北斗映蓝天”在内的“纪念
-
传统经典的青春再现: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
作者:詹怡萍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现象 研讨会 传统经典 昆曲艺术 中国艺术 青年观 研究员 杜丽娘 戏曲研究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4月完成了重新排演,两年间巡演于两岸四地,演出多达66场,2005年4月8日至10日和2006年4月18日至20日两度来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出,引起海内外戏曲界和文化界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在青年观众群、青年学子观众群引起
-
传统和时尚的“混搭”:戏歌联唱《风华嘉月》创作谈
-
作者:孙奕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湾歌仔戏 戏歌 流行歌曲 江苏省 时尚 晚会 创作 昆曲 中秋 牡丹亭
-
描述:中秋,是一个在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千年的节日。早在唐代就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令人赞叹的诗句。2010年中秋佳节的前夜,《共邀明月——"江苏台湾周"闭幕晚会》在苏州金鸡湖畔隆重举行,这是江苏和台湾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一台氛围浓郁的中秋晚会。
-
青春燃亮典雅: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继承与创新
-
作者:黄丽珠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昆曲 昆曲 剧本 剧本 曲牌 曲牌 唱腔 唱腔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继承 继承 创新 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
描述:针对目前传统昆曲音乐低迷的现状,青春版的《牡丹亭》,可以说给处于困境中的昆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等诸方面因素分析,论述它在传统昆曲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继承和创新
-
也谈传统艺术与年轻受众--以昆曲面向浙大在校生的调查为例
-
作者:葛恬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白先勇 大学生 《牡丹亭》
-
描述:曲的认识和热情程度不容乐观,高校中的戏曲环境仍欠成熟,昆曲本身方言式的念白、复杂的表演程式及缓慢的节奏是造成大学生对于昆曲难有热情的原因.青春版《牡丹亭》以旧剧新编、现代的舞台效果、合理的演出场次
-
传统昆曲与现代戏剧的共融与嫁接——参加导演青春版昆曲《牡丹
-
作者:翁国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戏剧艺术 《牡丹亭》 表演形式 审美需求 舞台空间
-
描述:方面都是极其夸张、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钱永平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剧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戏曲研究 牡丹亭 昆曲 保护研究 傀儡戏 戏曲表演
-
描述:上座率高的原因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两部昆曲一方面活态展示了传统昆艺的演唱魅力与深厚底蕴,另一方面融入了现代剧场新的艺术元素,做到了古典与时尚,昆曲美学与现代剧场相结合,适应了当下观众
-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青春版《牡丹亭》:在现代与传统中
-
作者:王馗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传统艺术 现代 北京大学 观众需求
-
描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青春版《牡丹亭》:在现代与传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