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周礼》“六”本义探
作者:刘丽文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大司乐  十二律    教学内容  “兴”  “雅”  音乐  “比”  政治伦理 
描述:《周礼·春官·大师》云:“教六: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六”之义究竟是什么?千年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只有把“六”放到其所产生与存在的背景即语境中才能正确理解。语境有二:一是
也谈《木兰》的时代和主题
作者:许善述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  木兰从军  孔雀东南飞  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  胡应麟  焦仲卿  诗歌史  北朝民歌 
描述:《木兰》和《孔雀东南飞》同为“乐府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胡应麟《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可见,《木兰》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但对它产生的时代
论欧梅派(下)
作者:李德身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梅尧臣  《后村先生大全集》  江西  刘克庄  黄庭坚  宋诗派  宋诗钞  西昆体 
描述:也有差异(欧多与上层官场人物打交道,喜扬人之善,“工于叙富贵”;梅则注意底层社会
水车秧马入
作者:虞澄  来源:传媒观察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龙骨水车  农民  大运河  宋神宗  杭州  熙宁  润州  常州 
描述: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冬天,浙西及江淮一带发生饥荒,担任杭州通判(知州的助理官)的苏轼,奉命沿大运河北上,到常州、润州(今镇江)一路账济。他是前年年底离开汴京(今开封)到杭州上任的,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被迫外放。离开了党争的漩涡,来到“三秋桂子,
如烟,哲学如雨(三首)
作者:黎焕頣  来源:诗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江南  灵魂  赤壁  东风  历史  王安石  龚自珍  记忆  中山陵 
描述:如烟,哲学如雨(三首)
徐芳的漫评
作者:曾镇南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漫评  长诗  中心意象  诗行  飞碟  暖瓶  爱情诗      衣箱 
描述:呢?我觉得徐芳是希望听到她的
词曲词语杂释
作者:林昭德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曲  梅尧臣  辛弃疾  词语  现代汉语  无名氏  韩元吉  用法  刘辰翁  汤显祖 
描述:值雁嗥从北回;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归看车马汗流沫……”“归看车马汗流沫”,是说“你”现
“菊花案”新勘
作者:季续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菊花  乌台  黄州  宋史  宋代  诗话  利用职权  小说 
描述:上,出现了许多诗话,笔记之类著作。这些著作,顺手拈来,信口说去,多喜造点“本事”,加点噱头,以供茶余酒后助谈消遣,不是严肃正经的高谈宏论。比如,苏
论苏轼农村的现实主义精神
作者:俞浩胜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贡献  中国封建社会  劳动人民  苏轼  现实主义精神  北宋时期  少数民族  王安石变法  墓志铭  农村 
描述:苏轼是一位留心观察社会、有志经世济民的作家.在他留下来的二千七百多首诗中,广泛地反映了十一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而描写农村是其中的一个突出内容。具体分析和探讨这类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进一步全面地认识苏轼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汤显祖在恩平写的两首
作者:吴仲华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恩平  万历十九年  徐闻  戏曲家  罗浮山  中秋节  江西  明代  遂昌 
描述:县)到阳江,改由海道到徐闻。路过南恩州时,恰值是中秋节,有所感触而写出《南恩中秋》一:“海气层云尽,山烟远烧浮、孤臣随早晚、一饭是恩州。”第二年春天,遇赦调浙江遂昌知县,便由徐闻回乡,在经过南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