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195)
报纸(986)
学位论文(221)
图书(163)
会议论文(7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178)
地方文献 (332)
地方风物 (67)
非遗保护 (29)
宗教集要 (8)
红色文化 (8)
文化溯源 (7)
才乡教育 (6)
按年份分组
2013(532)
2012(598)
2011(623)
2009(535)
2001(246)
1996(246)
1988(133)
1986(168)
1982(85)
1979(37)
按来源分组
宋代文化研究(84)
抚州师专学报(70)
文献(31)
阅读与写作(31)
青少年书法(6)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6)
中华书局(2)
励耘学刊(文学卷)(2)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中国医疗保险(1)
王安石的新年
作者:张宏宇  来源:前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年  政治理想  熙宁变法  桃符  吟诵  爆竹  白描  表达  保守 
描述: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宋朝的新年里,他用自己美好的心愿,抒发了革故鼎新的政治理想,表达了自己执政变法的理念。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他的诗文颇多揭露时弊
王安石的私生活
作者:岑燮钧  来源:学习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既得利益集团  私生活  改革  总设计师  宋朝  宰相  司马光  事业  宋史 
描述:一个大文人,一旦当了领导,便免不了被人诟病。王安石当的是总理级的大官,又推行了改革,不被文人扎堆的宋朝骂死也难啊──毕竟他是改革事业的总设计师。说到底,改革革的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命,那谁不痛
言行不一的王安石
作者:肖明舒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言行  《伤仲永》  孩子成长  先天素质  名篇  文章  教育 
描述:很多人读过他写的名篇《伤仲永》,文章告诫人们:孩子成长,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能否成才,关键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指导别人头头是道的王安石,轮到自己教子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溺爱儿子的父亲。
王安石的用人
作者:于今  来源:中华儿女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宋神宗  司马光  吕惠卿  宋朝  朱熹  发展与改革  评价  引用 
描述:轰轰烈烈。改革压力之大,阻力之大,透过史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不难体会。赢得了领导
王安石对谜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灯谜  唐宋八大家  字谜  政治家  文学家  北宋  游戏  典范  谜语 
描述:北宋王安石不但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十分喜好灯谜游戏,曾专著《字说》。他所作灯谜:"目字加两点,莫当贝("贝"字繁写为"貝")字猜;只字欠两点,莫当口字猜。打二字
王安石签字
作者:王宝琪  来源: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签字  签字  急性子  急性子  宰相  宰相  文件  文件  中间画  中间画  命令  命令  宋朝  宋朝  团聚  团聚  唐代  唐代 
描述:宋朝的王安石是个急性子,我们从他的《泊船瓜洲》诗中就能体会到。这首诗是诗人一次辞去宰相后返乡,路过瓜洲时写下的。眼看就要与江宁(今南京)的亲人团聚了,还按捺不住写下
周禮的「人民」
作者:賴祥蔚  来源:華岡社科學報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禮  周官  周朝  西周  周公  人民  權利  義務  城邦  編戶齊民  王安石 
描述:現,周禮思想的人民,實應處於一個相當被動的地位。他們被期望負起生產、衛戍、自保等各方面的義務,但相對而言,政府反餽的卻相當有限,甚至還對人民活動多所限制與禁止。 這樣一套嚴密的制度設計,在某些內容上
周礼的「人民」
作者:赖祥蔚  来源:华冈社科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周官  周朝  西周  周公  人民  权利  义务  城邦  编户齐民  王安石 
描述:周礼的「人民」
宋人长编体当代史的崛起
作者:孙建民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史  王安石变法  编年体  司马光  李心传  史学家  纪传体  长编法  《要录》  靖康 
描述:当代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但是,宋人当代史水平最高,流...
宋人教坊乐语的文体特征
作者:任竞泽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坊乐语  《周礼》  《诗经》  雅俗尊卑 
描述:了语言内容等创作上的文体规范,要求人们在撰制时应得体,而且还产生了许多惯例和破例,有正体变体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