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58)
报纸(2270)
学位论文(119)
图书(69)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05)
历史名人 (1306)
地方风物 (16)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8)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658)
2012(622)
2011(481)
2010(511)
2008(499)
2006(181)
2005(149)
2002(60)
1999(59)
1984(22)
按来源分组
集邮博览(10)
上海集邮(8)
文汇报(5)
国学(3)
法学杂志(2)
中国邮政报(2)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
人民音乐出版社(1)
科学普及出版社(1)
集邮(1)
欲望的舒缓 人性的张扬:《牡丹亭》和《麦克白》两剧主题比
作者:刘钱凤 张智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麦克白》  《麦克白》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欲望  欲望  张扬  张扬  人性  人性  80年代  80年代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剧目,至今仍是我国戏曲院团的保留剧目。国内的比较文学学者一般都倾向将其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研究,譬如陈瘦竹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对此就已
盛开在闺阁中的牡丹:论明清女性对《牡丹亭》的接受
作者:赵雅琴  来源:考试(教研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是晚明传奇中的一朵奇葩,它的诞生,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牡丹亭》一问世,轰动了当时的文坛。沈德符说它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张琦说它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西厢》交胜
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赏析《牡丹亭》的《惊梦》
作者:郑晓云 金闻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伤春  伤春  哀怨  哀怨  觉醒  觉醒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叛逆者,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并与封建礼教作了殊死决斗,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中《惊梦》这出戏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她走上叛逆道路的关键。
妙在离合之际:论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本整编
作者:何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剧本整编  剧本整编  戏曲现代化  戏曲现代化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本整编标举只删不改的原则,既强化了爱情神话的主线,也遵循明清传奇点线结合、对照映衬的结构规律。其所谓全本并非原本,然与原本相比照,虽有离合,难免遗珠之憾,但大抵保留了精华之处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秋妍  来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中本写书生柳梦梅拾得杜丽娘写真,心生爱慕之情,感动杜丽娘魂魄,二人穿透阴阳幽媾成婚,柳生为爱开坟
当今昆曲艺术传承发展的宏观考量:以“苏昆”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吴新雷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曲为什么能成
互文性与翻译:从互文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置身于翻译实践中,结合《牡丹亭》的两个译本(汪榕培译和Cyril Brich译)及《牡丹亭》原文本自身特点,借用Norman Fairclough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戏拟
苏州昆曲“飘香”异国-“中日最近版”《牡丹亭》3月赴日公演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商报记者 杨敏/文 蒋世颖/摄 本报讯 昨天下午,经过了10天的排练的中日版《牡丹亭》在苏州昆剧院集中亮相。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杜丽娘的是日本歌舞伎 “国宝级”大师坂东玉三郎,这位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讲
中日合作昆曲《牡丹亭》 日本名家反串杜丽娘,将用中文演唱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由中日联合推出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昨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日本歌舞伎“国宝级”大师坂东玉三郎将出演“杜丽娘”,与中国的昆曲演员一起将《牡丹亭》奉献给两国观众。坂东玉三郎在日本享有盛誉
中日版《牡丹亭》精彩亮相-日本“杜丽娘”技惊四座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李婷 摄影 郑红)昨天下午,苏州昆剧院小剧场内乐声悠扬,经过10天的认真排练,中日版《牡丹亭》首次彩排亮相。扮演杜丽娘的日本国宝级歌舞伎艺人坂东玉三郎技惊四座,获得满场掌声。 “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