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语气助词
作者:赵栋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语气助词  汉语语法 
描述:古汉语到中古、近代直至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系统一直进行着调整,不断有新成员涌现出来,同时也有成员退出了历史舞台。
试论《牡丹亭的情
作者:孙文静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试论《牡丹亭的情
说《牡丹亭的“情”
作者:刘方政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与理  情与理  功名事业  功名事业 
描述:牡丹亭》是一曲“情”的颂歌,它所礼赞的“至情”、“梦情”是对礼教社会的决绝反抗。作者没有给所体现的“情”设置具体的对立面,她的青春觉醒也并非是自觉地以情抗理,惟其如此,更说明礼教统治的严酷
牡丹亭的“梦”意象
作者:单有方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梦“  意象 
描述:主要得力于“梦”意象的描写。 《牡丹亭》中有两处写到“梦”:一是柳梦梅之梦。写他“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第二曲《言怀》)。二是之梦。她因春感情,因情成梦。
曲谱的《牡丹亭
作者:赵天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曲谱  曲谱  改编  改编 
描述:本来的面貌参与竞争,并焕发出新的光彩,曲谱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的传播
作者:王省民 邹红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描述: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尤其是在民俗文化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牡丹亭的语气助词
作者:赵栋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语气助词  汉语语法 
描述:古汉语到中古、近代直至现代汉语,语气助词系统一直进行着调整,不断有新成员涌现出来,同时也有成员退出了历史舞台。
论《牡丹亭》研究的影射问题
作者:程华平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居正  陈继儒  戏曲创作  现实生活  研究者    时事剧  研究 
描述:论《牡丹亭》研究的影射问题程华平一在明代和清代,许多人在阅读完《牡丹亭》之后肯定地认为,汤显祖创作这部作品很明显是在影射、讽刺一些与自己有些恩怨与不快的人。但这个人究竟是谁,研究者们的看法有着很大
试论《牡丹亭的“情”
作者:陈龙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柳梦梅  汤显祖  “理”  霍小玉  封建礼教  爱情  青年女子 
描述:,有痛于本词者,愤惋以终”。《红楼梦》的林黛玉偶然在悠杨的笛声中听出了几句《牡丹亭》曲词,竟引起一阵伤心。为什么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牡丹亭》如此推崇?那是因为汤显祖不假掩饰地道出了青年
为洋用《牡丹亭
作者:丁丽英  来源:天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演员  观众  昆剧  幕布  水池  汤显祖  柳梦梅  舞台  剧情 
描述:引入瞩目。它还原了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完整的五十五出戏,加上现代的舞台经验和戏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