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然想到:历史的吊诡
-
作者:陈四益 黄永厚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者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变法 张居正 吴起 富国强兵 商鞅 皇帝 措施
-
描述:魏国都未能施展,终于得到楚悼王的信用,于是"明审法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种种措施,旨在富国强兵。果
-
宋代何以有两位“包公”
-
作者:张军 来源:法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拯 宋代 王安石 皇帝 枢密使 儒教传统 大学士 历史人物 浙江衢州 参知政事
-
描述:传的、人称赵青天的赵汴。赵汴(1008-1084),浙江衢州人。衢州悠久的历史和纯朴深厚的儒教传统,造就了这里人们耿介直诚的品性,也培育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存天地正气的杰
-
寺庙里的“酒色财气诗”
-
作者:华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相国寺 宋代 文豪 交友 高僧 王安石 和尚 寺庙 皇帝
-
描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逢庙必进,而且喜欢与大德高僧交友切磋。相传,有一天苏东坡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对饮,酒兴起,和尚即兴挥毫一
-
郡齋讀書志訂正(三)
-
作者:顧宏義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宣和 晁公武 遂初堂 考古 吕氏 仁德 徽宗 南宋 皇帝 王安石
-
描述:耆年《籀史》題曰"徽宗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宣和博
-
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
作者:谢炜 张潇予 刘建华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
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王安石 苏轼 高中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文言文
-
描述: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言理见解新 文短多波澜——谈《读<孟尝君传>》的写作特点
-
作者:王松涛 来源:党校教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写作特点 王安石 气势雄浑 严酷现实 读后感 北宋 史记 文字表达 用能
-
描述:势雄浑,写得跌宕生姿,曲折有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山水游记 王安石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
描述: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要注重研究徽州史
-
作者:祁超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汤显祖 安徽 江南 江西 宣和 文学家 新安 徽州商人 戏曲
-
描述:黟县和江西婺源等地。此后,升为江南东路。
-
应注重粤剧的形式美
-
作者:姚柱林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艺术 王国维 戏曲文学 粤剧 文学价值 元杂剧 美学特征 汤显祖 大众文化 文化定位
-
描述:是“形式”重于“内容”呢?我认为把这个问题放在戏曲艺术的文化定位上去看,就很容易得到解释。恐怕谁都不会否认戏曲是一门大众文化,它的雏形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到了宋代成形后仍在“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