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两大版本《牡丹亭》一周内同斗艳浙昆经典版《牡丹亭》主打传承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本周开始,杭城的演出市场进入了一个小高潮,除了演唱会、话剧不断之外,连最经典的昆曲《牡丹亭》,也一口气要演两个版本。上周白先勇刚带着本月25日即将来杭演出的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来杭推介,昨日
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从黛玉欣赏《牡丹亭》谈人物性格与戏曲
作者:于颖华  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戏曲  戏曲  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 
描述:牡丹亭》的情节,不仅写出了黛玉性格的一个侧面,更堪称艺术审美的一次精彩示范。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青春版《牡丹亭》——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胡爽 朱虹 杨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  梦幻  虚拟  虚拟  写意空间  写意空间 
描述:空灵虚幻的审美原则是舞台美术创作的理念,是重要的舞台法则,舞台灵魂,借助当今信息传媒时代和高科技朝人性化发展趋势,回归传统文化找到属于中国的艺术精髓.通过梦文化和传统美学创作的关系体现中国艺术独特
倾倒众生,望穿百年:观青春版《牡丹亭》有感
作者:韩江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  市场化推进  市场化推进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  古典艺术  古典艺术  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当代人  当代人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当代人对戏曲的兴味索然与关注寥寥,不仅直接阻断了戏曲文化的市场化推进,更加剧了这种古典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陌生感。摇曳在风华渐逝的冷淡年岁中,戏曲以一种愈发孤绝的姿态,疏离在光影斑驳的现代艺术之外
牡丹亭》中陈最良用“诗”例解
作者:李春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诗经》  《诗经》  陈最良  陈最良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塾师陈最良以诗教为女教,又用《毛诗》医病。他随心所欲地解《诗》,既是他迂腐性格的反映,也是明代诗教情理之争的反映,同时寄托了汤显祖的人文诗教情怀。
明代戏曲插图中的白描艺术探微: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例
作者:王春阳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插图  戏曲插图  白描  白描  线条  线条  构图  构图 
描述:钱南扬校点的《汤显祖戏曲集》采用臧懋循刊刻"玉茗堂四种曲"中的插图,其插图能够代表明代戏曲插图的风格和水平。其中《牡丹亭》的插图人物生动,山水如诗,描绘精细,用笔潇洒,本文以《牡丹亭》戏曲插图为例
清词中的明代戏曲题咏和评论:以《牡丹亭》为中心
作者:谢永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词  牡丹亭  题剧词  文体互参  批评文学  批评方法 
描述:般情形.进一步扩大考察范围又可以发现,清词以多种样态题咏和评论戏曲作品,既是历代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文体互参现象在清代词坛上的延续,又体现出能够成为一种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文学所应具备的价值,为部分剧作的经典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描述:,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文情并茂的不朽剧作,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牡丹亭》这样一部具有丰富中国文化色彩的古典文学名著
试论古典戏剧的功能主义翻译:以《牡丹亭》为例
作者:黄采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  目的论  目的论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多元化  多元化 
描述:概念取代。其次,作者针对中国古典戏剧在目标文化中表演难、接受难两大特点,提出古典戏剧的翻译应从功能主义出发,根据不同的受众,采取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如有针对个人读者的归化翻译法;有针对学术研究的异化
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
作者:洪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方式  英译文本  文学翻译 
描述: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牡丹亭》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