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4)
报纸(42)
图书(14)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1)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7)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36)
2012(36)
2011(28)
2010(29)
2008(25)
2007(32)
2006(15)
2005(14)
2002(15)
1995(14)
按来源分组
历史学习(4)
视野(2)
奋斗(1)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核地知与行(1)
上海土地(1)
观察与思考(1)
喜剧世界(下半月)(1)
杉乡文学(1)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
宗教生命:作为莎士比亚历史“他者”参照的汤显祖:杜丽娘与朱
作者:蓝凡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杜丽娘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性爱  宗教改革运动  他者  精神世界  世俗化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完成于1598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完成于1595年。《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晚期作品,却是他一生创作中最伟大的传奇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莎士比亚前期创作中最具悲剧
谈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兼与黄肃同志商榷
作者:王宁飞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泰国  商鞅变法  历史功绩  商榷 
描述:谈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兼与黄肃同志商榷
一幅油画与一段历史:毛、李、刘安源“三人行”
作者:单世联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立三  毛泽东  刘少奇  立三路线  中国革命  安源  共产国际  陈独秀  工人运动  油画 
描述: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是文革期间的一幅名作,当时舆论称之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出的灿烂艺术之花,共印9亿多张,超出了当时的人口总数。不过,毛泽东本人似乎不太满意,据说他在
“材料、情景——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以“王
作者:刘计荣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教学模式  材料  情景一问题探究 
描述:“材料、情景一问题探究”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重构历史课堂的有效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有效地设计问题。以“王安石变法”教学为例,提出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有的放矢;要联系材料、情景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引礼入法”的历史脉络
作者:刘旭  来源:经济视角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法律文化  传承 
描述: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核心特征“礼法结合”,成为中华法系的代名词,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法律文化发展,同时也对处于儒家文化圈的东南亚诸国有引导作用.所以对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历史脉络进行分析
理解历史的钥匙:《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前言
作者:马立诚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  社会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历史事件  历史思想  王安石变法  钥匙  理解 
描述:思潮。
从“思维时态”入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实践性认识:以《王
作者:纪凤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时态  历史思维能力  实践性认识 
描述:对同一件事或人物,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了历史思维的三时态。高中阶段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这样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应注重心理培养
作者:冯亚芳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学生时代  历史教师  学习动机  智力水平  智力因素  传统教学  培养学生  王安石  自信心 
描述:马,即所谓的"前十名现象"。原因何在?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描述的锦溪儿童仲永在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
认清历史使命 担当历史重任 云南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作者:徐向良 高铭  来源:云南党的生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云南省  工会工作  历史使命  代表大会  历史重任  总工会  工会组织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讲话 
描述:尚建明为副主席,选举黄增强为省总工会第十一届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历史与现实合理交融: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的教学实践
作者:张倩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与现实  王安石变法  历史教学  引导学生  历史课堂  情景体验  历史事件  历史思维能力  思考  探究能力 
描述:何拉近历史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