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解丹青追世好”(苏轼论艺术创新)
-
作者:汤炳能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论 艺术创新 王安石 随物赋形 欧阳修 自出新意 颜真卿 艺术家 文学创作 创新精神
-
描述:则王氏之同也。”这一段文字是批评王安石的。王安石的一些散文,言辞犀利,说理透彻,不失为好的文章。苏轼认为,他的毛病“在於好使人同己”,要求天下人的文风和自己的一个样。这就使得文坛象盐碱荒滩,黄茅白苇,一望无边,十分单调荒凉。
-
感受 联想 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
作者:袁行霈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艺术鉴赏 联想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 文艺鉴赏 王安石 诗歌创作 艺术创作 文学艺术
-
描述:的。它们不仅为诗歌创作总结了可贵的艺术
-
高潮的契机: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
-
作者:乔力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前期 过渡特色 艺术实践 曲子词 晏几道 柳永词 士大夫文人 欧阳修 《花间集》 文化精神
-
描述:高潮的契机:论北宋前期词的过渡特色与艺术实践乔力首先须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分期观念,主要依据文体自身的发展演变进程,并适当考虑有关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所以此"前期"之说,系指太祖赵匡胤立国(建
-
清新雅丽 潇洒磅礴——张大千绘画的艺术特色
-
作者:李永翘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绘画特色 意在笔先 中国画 妙造自然 古代书画 表现美 师造化 李瑞清 艺术特色
-
描述:张大千(1899~1983),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其二哥张正兰,即是著名的绘虎大师张善子。他们的画室名大风堂。 张大千从9岁时即开始学画,后又拜书法家曾农髯、李瑞清两人为师,学习书法、诗文,又广泛临摹了古代书画名迹,学得诸
-
讥讽之切 或逾锋刃--汤显祖《牡丹亭》讽刺艺术谈
-
作者:雷培安 来源:周口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讥讽之切 或逾锋刃--汤显祖《牡丹亭》讽刺艺术谈
-
缘事论析 警醒动人——《伤仲永》的艺术特色
-
作者:张汉清 方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析 王安石 重要性 后天学习 唐宋八大家 警醒 艺术特色 变化过程 青年时期 文章
-
描述: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笔力雄健,识解超群,具有巨大的服人力量。《伤仲永》是王安石青年时期写的一篇短文,它通过方仲永由神童沦为“众人”的故事,论析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文章缘事论析,警醒动人,充分显示了它的特色。
-
悬念·穿插·照应——再论《啼笑因缘》结构艺术
-
作者:周若金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沈凤喜 结构艺术 悬念 小说情节 张恨水 恋爱 章回小说 艺术魁力 重要手段
-
描述:创新,他为作家构思情节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本文简论《啼笑因缘》结构艺术中的悬念、穿插和照应。
-
黄庭坚后期诗作平淡简放的艺术追求
-
作者:梅俊道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淡简放 后期诗作 黄庭坚 王安石 自然简放 艺术追求 后期创作 平淡自然 和陶诗 人格精神
-
描述:黄庭坚后期诗作平淡简放的艺术追求
-
在艺术自由的道路上跋涉前进:王英琦散文论
-
作者:李正西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艺术自由 散文艺术 散文创作 塔克拉玛干 艺术转化 李清照 女性悲剧 女性独立意识 民族文化
-
描述:的艺术自由境界迈进。这正是她的散文格外引人注目的地方。 艺术的转化 实现艺术的转化,需要生命的投入。她出生和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她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女。“悲哀也是美,苦难也成诗”。长
-
教育者也应是管理者──谈谈管理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张国强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管理 制度管理 目标管理
-
描述:教育者也应是管理者──谈谈管理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