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文学”的理论构架
-
作者:致远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刘绍棠 理论构架 北运河 地方特色 作家 作品 中国气派 革命现实主义 家乡
-
描述:,已创作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集11个(收中篇小说40余部),短篇小说集7部,散论集7部,还有2部选集和5种外文版选集。计43种,500余万字。丰富浩瀚的著述和作品构建起刘绍棠的“运河文学”体系
-
姹紫嫣红又一年(一九八○年的中篇小说)
-
作者:阎纲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篇小说创作 人到中年 短篇小说 作品 中年人 文化大革命 作者 铜钟 刘绍棠 继续发展
-
描述: 一九七九年,中篇小说勃兴的一年。一九八○年,中篇小说勇进的一年。蜚声文坛的《人到中年》和《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联袂而往,出现在八○年的年初,为一九八○年中篇创作的继续发展,行了一个奠基礼。写中篇的人越来越多了。
-
元诗试论
-
作者:武安国 来源: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诗 诗歌 元代诗人 散曲 萨都刺 作品 虞集 王冕 散文 唐宋诗
-
描述:.人们决不会因为有了小说就不读散文,有了散曲就不读诗.因为文学的各种形式,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局限.有些题材更适合于诗的写作,有些题材则更适合于词或曲的写作.而读者对于各种文学形式,难免各有所爱,作家对于文学手段的掌握,也总是各有所长.总之,生活要求多样化,人民要求多样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元曲盛极一时的同
-
前进在现实主义航道上的桨声-评刘绍棠同志的中篇小说创作
-
作者:万陆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中篇小说创作 作品 叫天子 老运河 航道 革命现实主义 中年作家 北运河 蒲柳
-
描述:河长长的流水,荡起他心潮的桨声的是时代的波涛,革命现实主义的航道正把他引领进“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可是,正当“令人激动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引起我强烈的
-
试论《啼笑因缘》
-
作者:丁国兴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樊家 张恨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沈凤喜 作品 将军 反封建 反军阀 恋爱悲剧
-
描述: 张恨水先生从一九一九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起,到一九六七年正月初七(农历)病逝于北京,笔墨耕耘了半个世纪,“稗官写到鬓斑时”,确是恨水先生对自己的生动写照,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近百部作品
-
刘绍棠的“运河文学”
-
作者:伦海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运河 一丈青 孙犁 “乡土文学” 作家 作品 蒲柳 家乡 中篇小说
-
描述:养起来的第一批青年作者,他是佼佼者,也是幸运儿,很早就跻身在文坛的上层。
-
《金瓶梅词话》的“人欲”描写及其评价
-
作者:张兵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个人欲望 艺术描写 西门庆 潘金莲 小说艺术 作品 汤显祖 兰陵笑笑生 统治阶级
-
描述: 我之所以认为《金瓶梅词话》是一部集中表现人生欲望的作品,首先来自于小说本身具体的艺术描写。在这部家喻户晓的世情杰作中,作者用他的如椽之笔从多方面展现了那个“人欲”横流的世界。读着《金瓶梅话词
-
避实 写虚 清空 情真——评《瑶妃传奇》的当代审美意识
-
作者:阳熠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真 艺术精品 戏剧史 作品 当代人 李渔 审美意识 京城 创作者 汤显祖
-
描述:、元曲。这虽然是文体演变的规律,但却道出了一条法则:一旦表现思想的形式制约了内容,新的形式必然产生,内容总是寻求相应的形式为载体,以求统一和谐。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静止状态
-
試論詩的构思
-
作者:高兰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思想深度 王安石 论诗 山东大学学报 现实生活 作品 重要环节 五十年 创作方法
-
描述:古今來多少优秀的诗篇,可以说无一不是经过诗人们呕心瀝血、惨澹经营,下过一番苦功夫,
-
風雅頌分类的时代意义
-
作者:刘持生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器 时代意义 作品 章炳麟 音乐特色 祖先 周礼 古代官制 小雅 战国秦汉
-
描述:多不同时代或发置無常的古官名称,搜罗水整理成一套(?)其(?)大而又精細的官制方案。其中有些名物,在古代确有所本,但如果说古代官制,真如此整齐完备,却完全不是事实。我們知道:季札观乐时,風雅頌的編次,与今詩已無大異。荀卿論詩,只提到国風大小雅与頌。再下去史記谈到三百篇的編次,也只说到「关雎为風始,鹿鳴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頌始」。可見三百篇原来只分風雅頌三种。至于周礼把賦比兴拉来与風雅頌并称六詩,在周礼或别有所見。但自毛傳行世以后,賦比兴一直被認为是三百篇的措辞方式,与三百篇的分体無关。因此我們談到三百篇的分体,只能就事論事,認为只有風雅頌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