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99)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5)
图书(142)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39)
地方文献 (20)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483)
2011(490)
2010(479)
2009(429)
2003(234)
1996(219)
1994(204)
1986(162)
1979(36)
1955(9)
按来源分组
文史哲(23)
文教资料(15)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6)
青春岁月(5)
中华书局(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中国医疗保险(1)
王安石提出“三不足”之说质疑
作者:王荣科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政治文化“三不足” 
描述: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三不足”之说的。王安石在变法前后的言行中,也完全找不到“三不足”之类的词句。而“三不足”之说的各种来源,则表明它是反对变法的反对派编造出来的,用以丑化和攻击王安石
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作者:李华瑞 水潞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宋  王安石  理学家  新学 
描述:是在“法祖”的旗帜下,使南宋社会上上下下 因循守旧、政治上保守主义日益弥漫,并且直接影响了元明清对王安石新学及新法的评价。
韩琦与王安石交游新辨
作者:屠青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琦  王安石  交游 
描述:人格,他们还是互相敬服的。韩琦与王安石的交游体现出二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展现了两位当世名臣的风范,可以驳斥前人对于二人关系的歪曲。
王安石"礼义治国"的思想与实践
作者:万斌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礼义治国  变法思想  变法实践 
描述: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主要渊源于儒家,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特别是变法实践中,他主张泽民、宽刑、爱士、养兵,提倡德教为本、礼义治国。
王安石《易解》发微
作者:刘成国 宫云维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易解  出处哲学 
描述:、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作者:朱瑞熙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王安石  变法  研究 
描述:历史作用 ;“文革”期间 ,研究实际上已经停止 ,并且被肆意歪曲 ,成为“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工具 ;“文革”后 ,研究步入正轨 ,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有进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略论王安石人才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陈宇波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当代价值 
描述:王安石的人才思想十分丰富 ,其“任贤使能”、“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等人才思想对于我们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安石改诗并无不妥
作者:河风  来源:青海教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审美观念  典故  文学创作 
描述:王安石改诗并无不妥
吕惠卿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吕一燃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惠卿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描述:。在王安石复相后 ,王、吕之间在政见、用人、经义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分歧 ,并愈演愈烈 ,导致了最后的分裂。以往的历史记载和历史论著 ,把分裂的责任全部推在吕惠卿身上 ,是极不公平的 ,也是不符合
王安石与欧阳修交游考略
作者:张新红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交游  考略 
描述:王安石与欧阳修均是北宋名臣,二人前期交往甚密,后期因熙宁变法之争而疏远,世人多责王安石忘记师恩,化友为敌,然考证二人一生的交游,基本上是义兼师友。政见的不同,虽然导致二人的分歧,但并没有完全侵害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