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2)
报纸(87)
学位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41)
地方文献 (33)
才乡教育 (16)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31)
2012(32)
2011(35)
2009(25)
2007(21)
2005(18)
2004(13)
2002(14)
1997(7)
1996(4)
按来源分组
中国体育(2)
海南教育(1)
广东艺术(1)
新课程学习(中旬)(1)
青年教师(1)
教师之友(1)
教育理论与实践(1)
中学生物教学(1)
剧作家(1)
今日教育(1)
教师理应是辛勤的园丁吗——由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
作者:熊和平  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队伍  园丁  科学理性主义  师生关系  可塑性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  教育活动  教育实践  职业性质 
描述:的身份重建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本文拟探讨这些问题。一、教师何以成为辛勤的园丁教师隐喻为园丁,学生则被隐喻为花草。这种隐喻反映了近代认识论对古典本体论在教
探索无形的教育力——小记声乐教师刘绍坤
作者:欣心  来源:北京教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乐教师  刘绍坤  人格魅力  北京市实用美术职业学校  终身学习 
描述:探索无形的教育力——小记声乐教师刘绍坤
教师应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构建交互式教学新模式,促
作者:闵廷斌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互式教学  教学模式  教师角色  中小学  课程改革  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 
描述:教师应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构建交互式教学新模式,促
以多种风格进行教学应是高师声乐教师的责任
作者:吕琳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  民族唱法  西洋唱法 
描述:在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于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人才,是目前摆在我们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探索出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风格的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陆九渊的德育心理、差异心理与教师心理思想
作者:燕国材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德育心理思想  差异心理思想  教师心理思想 
描述:陆九渊的德育心理思想,探讨了德育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差异心理思想中有因材施教的含义;教师心理思想强调教师应当先知先觉,了解学生要由内识其心,要善于帮助学生减担。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
作者:黎昌友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标  教育模式  学生  新课程  英语教师角色  教材  当代西方  中介作用  文艺批评  教育发展 
描述:纵观近、当代西方的文艺批评,我们不难看出,对文本的阅读,抑或交流,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作家转移到作品;一次是从作品转移到读者。这两次的转移意义深远。对照我们的教育发展,可以看出:古代的《四书》、《五经》的教育模式,近似于对孔子(作家)的阅读和注重;《新课程》以前的教育模式,特
论罗汝芳书院教师角色演变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黄漫远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书院教师  角色 
描述:明中后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一个时期,而书院教师无疑是这一时期弘扬思想和传播学术的主力军。文章以独特视角探讨了以明儒罗汝芳为代表的书院教师角色演变的过程,并提出了对当今教师角色扮演
明代女性意识与女性题材文学:以《雌木兰》、《女状元》、《牡
作者:黄秀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雌木兰》  《雌木兰》  《女状元》  《女状元》  《牡丹亭》  《牡丹亭》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本文分为两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指出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涌起,对于女性的认识在文人当中有了新的变化,徐渭、汤显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家及选定这两位作家和这三部作品为本文研究对象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本论部分,本
重构的女性神话:论《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的女性意识
作者:周娅 赖力行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女性神话  至情  至情  生命  生命  性灵  性灵  文心  文心 
描述:《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是众多《牡丹亭》评点中突出的一部。其特点在于,作为批评主体的三妇,在历史语境中的女性本体立场观照下,以生命践行至情、凭"性灵"咏叹至情、秉"文心"体悟至情,重构了一个源于评点对象而终有超越的现实版的女性神话。
从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看制作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作者:熊姝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王翔  王翔  制作人意识  制作人意识 
描述:本文从皇家粮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的演出盛况,看到了制作人在戏曲剧目创作中的创造与智慧。制作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正在挑战着以往导演中心制、名角挑班制等固有的戏曲创作模式,必将对戏曲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