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01)
报纸(1288)
图书(28)
会议论文(21)
学位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10)
地方文献 (104)
才乡教育 (14)
宗教集要 (9)
红色文化 (7)
非遗保护 (6)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3(137)
2012(259)
2010(421)
2009(239)
2005(71)
2000(82)
1995(61)
1989(32)
1987(45)
1962(8)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41)
近代史研究(21)
北京档案(11)
史学史研究(6)
瞭望(6)
抗日战争研究(3)
百科知识(3)
湘潮(3)
新华文摘(3)
粤海风(1)
《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女性  意蕴 
描述:中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实践探索-舞剧《牡丹亭》的舞美设计
作者:赵善富  来源:舞蹈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实践探索-舞剧《牡丹亭》的舞美设计
成教语文教法课的创新思路
作者:刘聪颖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法课  创新思路  “庖丁解牛”  文学作品  教学实践  《牡丹亭》  成人高等教育  中文专业 
描述:中学进行宴习、见习。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中学生并不热爱文学,本应在文学的氛围里享受浪漫和激情的中学生却不再有诗意的情怀。
阿甲上海昆剧团赴京演出
作者:徐城北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副主席  首都  上海昆剧团  唱腔  演出  严寒天气  动作  中国京剧  牡丹亭 
描述:,并诚恳征询对“上昆”此次演出的意见。
《红楼梦》中的音乐和声响描写
作者:马建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音乐  艺术境界  场面描写  曹雪芹  声响  艺术特色  《牡丹亭》  黛玉  古典诗词 
描述:的画面,深化作品的诗情画意上,汲取了前代描写音乐文字的技巧和优点,而又始终和人物的感情、心理相联系,同人物的性格、命运相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声响和行动结合,增加场面描写的生动性 第九回中的茗烟闹书房就是一段行声并重,热闹非凡的妙文。作者描写众顽童在书房里“开战”,用了“抓”
杜丽娘的造型设计
作者:蒋曙红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型设计  杜丽娘  传统程式  《牡丹亭》  古老剧种  创作构思  审美观念  创新意识  创作指导 
描述:杜丽娘的造型设计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  意蕴 
描述: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王烈教授教书育人的经验
作者:李立新 原晓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全国著名儿科专家王烈教授,勤于临床教学,学验俱丰。笔者就学时,曾聆听王老讲学和临床教学,受益匪浅,十余年来,随师临床,观其教书育人之举,颇有独到之处,现将王老教书育人经验整理如下:
兵纸上的陈孝威将军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港台琅嬛漫记 何家干 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官的地位向来比武官要高,《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得了儿子后,就曾感慨地希望:“儿,你长大来还挣个文官。不要学你家老子做个西班出身,虽有兴头,却没十分尊重。”可奇怪的是,许多知识分子的现实表现却不是这样,诸如“著书聊自适,说剑意偏雄”的表述在诗文集中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