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64)
报纸(1624)
学位论文(151)
会议论文(74)
图书(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04)
地方文献 (441)
地方风物 (113)
非遗保护 (42)
红色文化 (20)
宗教集要 (20)
才乡教育 (12)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586)
2013(315)
2012(388)
2011(465)
2009(319)
2008(280)
2007(197)
2006(196)
2005(145)
1998(7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7)
侨报(67)
香港大公网(23)
人民日报海外版(8)
台湾周刊(5)
河南商报(4)
江淮晨报(2)
东亚经贸新闻(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
党政论坛(1)
做事,也要说事
作者:晏建怀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做事  福州  曾巩  地方官   
描述:1077年,曾巩任福州(今福建福州)知州,这一年,他59岁。在北宋,这种高龄还在任地方官的,除了照顾养老,就是被贬,要么就是皇帝不太看好的,曾巩属于后者。即便如此,曾巩依然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他在福州任职仅一年多,却政绩不俗。
《牡丹亭》评点的传播学意义
作者:王省民 黄来明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者  传播学  文本传播  传播速度  批评视角  审美感受  资料汇编 
描述:《牡丹亭》问世后,文人们就热衷于对它的评点,这是表达他们对该剧欣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同时,通过文人的评点解读,帮助一般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文辞曲意的精妙之处,获得与
《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作者:田晓丹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礼欲之变  情与理 
描述:一部作品的产生与一个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产生并流行于明万历年间的《牡丹亭》就是这样一部处处彰显着时代烙印的作品,尤其是它其中蕴藏着深层的思想文化暗流。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结果,而最激烈的就是反映在作品
陆九渊哲学的解释学意义
作者:刘雪影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解释学  六经注我  方法论解释学  本体论解释学  本心  理解  实践 
描述:实践伦理学的特征。 1、陆九渊哲学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但贯穿始终的是其伦理哲学,其所有本体论和认识论只有放置于伦理视角才是可以理解的。 2、陆九渊的伦理哲学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
李浩的小说及其意义
作者:杨红莉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当下的文学布局,李浩一直被圈内称之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阅读李浩的小说,是对于理性和智性的严酷考验,既要忍受他的残酷阴狠,又要洞察他于其中所隐喻的深刻的思想。简略而言,李浩小说致力于揭示世界
唐宋八大家的应用文理论及其意义
作者:周楚汉  来源:应用写作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应用文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主要表现  书舍人  理论意义  文体概念  曾巩  王安石  公文 
描述:事,爵德官能之际,所以播告天下,训齐百工,必有诏号令命之文,达其施为建立之意。皆择当世聪明隽义、工于言语之臣,使之敷扬演畅,被于简册。以行
肺在妇科临床上的意义
作者:华占福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陈自明  重要关系  生理关系  相傅之官  妇科临床  密切关系  产后  妇人  脾肺气虚 
描述: 五脏与妇科均有密切关系,唯独论述肺者很少。究竟肺与妇科有什么重要关系,现谈些个人看法。一、肺与妇科生理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与心同居膈上,肺主
论汉字的有理性及其实践意义
作者:军军  来源:天津商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理性  汉字形体  《说文解字》  实践意义  拼音文字  体系性  汉字教学  创造性的成分  汉语  王安石 
描述:从许慎《说文解字》至今,汉字经历改革、简化的复杂过程而仍能维系自身形体的有理性,乃由汉字服务汉语的特殊使命使然。本文列举实例辨证地说明这一有理性特点在民族语文教育的实践意义
论先贤财经思想的现代意义
作者:冯连波  来源:财税与会计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  管子  桑弘羊  王安石  财经思想  现代意义 
描述:论先贤财经思想的现代意义
论“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意义
作者:刘雪影  来源: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本心  本体论解释学  理解 
描述:学术界对陆九渊的“六经注我”存在着广泛的误读,学者们通常把“六经注我”作为一种创造性注释方法来看待和使用。然而当我们深入陆九渊哲学思想本质的时候,就会领悟到“六经注我”不是一种注释方法,而是一种本体论解释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