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互文性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文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牡丹亭
由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引发的文化产业转型
作者:殷青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厅堂版  厅堂版  青春版  青春版  艺术与文化产业  艺术与文化产业  商业链  商业链 
描述:厅堂版的昆曲《牡丹亭》将餐饮与观赏昆曲表演相结合,用高雅的昆曲艺术带动餐饮业的发展,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味,又巧妙地推广了我国昆曲文化的从容情怀和优雅气息,深度探寻了昆曲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文化产业
浅谈昆曲《牡丹亭》曲牌的角色类型塑造
作者:卢晓星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曲牌  曲牌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描述:牡丹亭》是《四梦》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也是当时乃至今日广大群众深为喜爱的作品。本文以剧中主要人物的部分曲牌为例,说明了曲牌在塑造人物上的特点及其作用,突出"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
简论《牡丹亭》中春香的存在意义
作者:陈小梅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香  春香  杜丽娘  杜丽娘  存在意义  存在意义 
描述: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至关重要。她对于剧中主人公杜丽娘来说承载着重要的形象意义。她是杜丽娘感情的引路人,是杜丽娘性格另一面的映照,是杜丽娘反抗封建礼教
牡丹亭》中的典型修辞格及其英译赏析
作者:韩淑芹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事》  《牡丹事》  修辞格  修辞格  翻译  翻译 
描述:多种修辞格的精巧运用可谓《牡丹事》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这也为其英译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本文遴选出《牡丹亭》中五种典型的修辞格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以期赏析原文的修辞之美及译文的翻译之妙.
从《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戏剧冲突
作者:乔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发展  发展  结局  结局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 
描述:通过对《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冲突的比较,揭示出戏剧冲突产生、发展和结局与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关系问题。
青春版《牡丹亭》场上创新初探
作者:郭曼  来源:华章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青春版  青春版  白先勇  白先勇  演出  演出  创新  创新 
描述:昆曲《牡丹亭》经由白先勇团队主导演出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青春版《牡丹亭》踏上海内外征程,形成《牡丹亭》热潮,将昆曲至高无上的美学意义呈现在当代社会。本文以青春版《牡丹亭》场上演出为例,研究
从戏剧形象解构《牡丹亭》的“立言神指”
作者:马济萍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理念  至情理念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描述:足现实,借剧中人物寄托自己文治武功的政治理想,并对封建科举制度予以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作者通过《牡丹亭》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明清女性接受视野中的《牡丹亭
作者:李伟  来源:商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女性  明清女性  接受视野  接受视野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在明清文坛引起极大轰动,并广为传阅。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形成了闺阁女性阅读的高潮的《牡丹亭》。在封建礼教高压和个性解放思潮涌动的变奏下,《牡丹亭》成为当时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象征。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述评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创作主题  创作主题  杜丽娘  杜丽娘  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描述:"世间只有情难诉",是汤显祖文学思想与《牡丹亭》创作主题的高度概括。作者倾其心血,塑造了一个强烈地热爱自由、热爱生命、向往爱情的艺术形象杜丽娘。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牡丹亭》上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