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虽好,何以为继:由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谈起
-
作者:曲海鹰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的成功证明了昆曲之美能够突破时空、文化的隔阂,白先勇认为,一个国家无论政治、经济如何强大,最后地位的判断还在于文化,没有文化就不能在强大国家中排上名。
-
文化语境视角下的《牡丹亭》汉英语篇研究
-
作者:樊静华 来源:林区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境 语境 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理论出发,以中国古典戏剧代表作《牡丹亭》及其译文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译文是否最大程度上传递了原文语境下的意义和功能,以及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
-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
作者:吴天宁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形象 柳梦梅形象 特点 特点 结构作用 结构作用
-
描述: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
-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
-
从昆曲《牡丹亭》进校园看中国经典艺术的美育意义
-
作者:王惠芳 来源:高教与经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 校园 校园 美育 美育 高雅 高雅
-
描述:人。
-
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戏剧《牡丹亭》演出
-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学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牡丹亭》 《牡丹亭》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 演出 演出 戏剧 戏剧 中国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 意大利 意大利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
描述:6月20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剧场内座无虚席,博洛尼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组织中国留学生与爱好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友人一起观看了厅堂版昆曲名段《牡丹亭》,本次巡演由意大利成尼斯东方大学、都灵大学
-
论华夏古典悲剧《牡丹亭》叙事范式的审美表征
-
作者:张鹏飞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古典悲剧 古典悲剧 叙事范式 叙事范式 审美表征 审美表征
-
描述: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
-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本为例
-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文化 文化 美感 美感 “三美”原则 “三美”原则
-
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西里尔.伯奇、中国学者张光前和汪榕培曾先后将明代汤显祖的著名传奇剧本《牡丹亭》译介到西方世界,功德无量。以许渊冲先生译诗"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原则衡量。三位
-
园林昆曲《牡丹亭》世博 京剧脸谱与戏服展上海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品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园林昆曲《牡丹亭》世博 京剧脸谱与戏服展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