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865)
学位论文
(153)
报纸
(91)
会议论文
(57)
图书
(3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08)
才乡教育
(43)
地方文献
(33)
宗教集要
(9)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
(95)
2009
(125)
2006
(90)
2005
(63)
2004
(70)
2003
(59)
2002
(55)
1999
(81)
1995
(44)
1980
(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12)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6)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4)
荆楚学刊
(3)
开封大学学报(综合版)
(2)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青年与社会
(1)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陕西教育(行政版)
(1)
相关搜索词
陆九渊
修养理论
和谐思想
人格思想
借鉴
化民
本体论
叶适
本心
哲学
德育思想
中医典籍
南宋
三代之政
不立门户
尊德性
最终目标
一分为二
外王
古代哲学
哲学体系
精神本体
太极图说
借鉴意义
哲学家
修养论
创造性转换
园林建设
主体性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陆九渊的实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搜索到相关结果
2198
条
(宋)
陆九渊
吕祖谦“心学”教育
思想
与教育论著选读:附:
作者: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选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教育名著
作品综合集
中国文学
描述:
(宋)
陆九渊
吕祖谦“心学”教育
思想
与教育论著选读:附:
从心即理到心外无理:浅谈王守仁对
陆九渊
心学
思想
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
郑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即理
心外无理
陆王心学
描述:
其学说所造成的“天人相分”的境地。王守仁在
陆九渊
心学
思想
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前人对于心学的发展成果以及佛道两家的
思想
,对
陆九渊
既有的心学
思想
加以完善和提升,提出了“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从“太极辩论”剖探陆象山晚期
思想
的道家倾向:[
陆九渊
]
作者:
王冰泉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中国
中国
道家
道家
描述:
从“太极辩论”剖探陆象山晚期
思想
的道家倾向:[
陆九渊
]
陆九渊
心学诠释学
思想
辨析:从“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谈起
作者:
彭启福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学
心学
六经注我
描述:
九渊心学诠释学的德性优先主义立场。
胡应麟《史书占毕》析论
作者:
耿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书占毕》
《史书占毕》
内容
内容
价值
价值
不足
不足
描述:
的理论及其中考证、评论所渗透的史学方法。胡应麟的史学
思想
与刘知幾相似又有所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书影响不同的原因。第三部分,对《史书占毕》在浙东史及史学史上的
价值
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其在名教观、天命观
论《六十种曲》所收硕园改本《牡丹亭》
作者:
马衍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六十种曲》
硕园改本
特色
价值
描述:
台演出。文人大多对改本持否定态度,有些批评还相当尖锐。硕园改本以删和调整为主,同时精心设计,以突出主线,使情节更为紧凑,宾白更具生活化和口语化,且尽可能保留、凸显汤氏原作“意趣”。硕园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明末最重要的传奇选本———毛晋编选的《六十种曲》,选录汤显祖的《牡丹亭》,也将硕园改本《牡丹亭》收入,其原因当与此有关。
《耳食录》论略
作者:
邹自振
来源: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小说
乐钧
耳食录
价值
影响
描述:
了一定的贡献。
组织不应是心灵的荒源
作者:
曾文祺
来源:
企业家信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
职工
价值
认同感
企业文化
描述:
组织不应是心灵的荒源
元明易代之际悲剧人物危素研究
作者:
吴愫劼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危素
思想
贰臣
悲剧
描述:
荆刺之路。在元代,一方面,元代理学已由朱陆之争渐趋于“和会”;另一方面,佛老之学盛行。危素主张积极入世,践履于时。同时,又因他经常出入佛道之门,多与方外之士交游唱和,致使他的
思想
复杂矛盾。危素在宗族
王安礼及其《王魏公集》研究
作者:
张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礼
《王魏公集》
思想
文学创作
描述:
转任多地。正是半生为官的经历以及家族仕宦氛围的影响,其
思想
和创作呈现出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所交之友大多为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所作之文也多为其政治活动服务。 下编主要对《王魏公集》进行研究。首先论述《王魏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