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析《周礼》的市场管理思想
作者:李秀丽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市场  市场管理 
描述:《周礼》被奉为儒家经典 ,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本文试对其中的市场管理思想做一分析。首先 ,《周礼》对商业和市场管理非常重视 ,对商人的职能作用认识较清 ,把商税看成是国家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 ,《周礼》形成了系统的市场管理理论。研究这一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试析刘勰与汉儒的比兴论
作者:王小红  来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兴说  魏晋南北朝  刘勰  《文心雕龙》  汉儒  《周礼注》  历史作用  《诗大序》  比方于物  “兴” 
描述:托事于物”。郑玄在《周礼注》曰“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直至魏晋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专立《比兴》篇,在前人的基础上,阐析了自己对比兴的看法,具有承启的历史作用。本篇重在阐述刘勰比兴说与汉儒比兴说的异同。
试析李觏的伦理思想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伦理  伦理  利益  利益 
描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关系中产生的,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11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并力倡功利主义,强调礼的作用,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其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刘大年治学特点试析
作者:黄仁国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研究  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  大年  关注现实  史学研究  中国近代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描述:讲话、学术活动中所提炼出的刘大年治学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刘大年的学术风貌。薛莹(刘雪英笔名)老师在白寿彝先生身边工作十七年,是白寿彝先生晚年学术工作的得力助手。她写的《白寿彝先生的学术风格》,于解读白先生的论著中寓有自己的观感,严谨而富有情感。龚书铎先生于2011年11月不幸病逝。杨共乐、张昭军、邱涛三位先生以凝练的笔触,高度概括了龚先生的学术人生,是对这位卓有贡献的著名教授辞世期年的深切缅怀和祭奠。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中国现当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热切希望学界同仁更加关注和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研究。
试析郭沫若对《周礼》态度的转变
作者:付瑞珣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郭沫若  《周礼》成书年代  《周官质疑》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描述:其对《周礼》成书年代的看法更为复杂。本文以时间为尺度,细心考察郭老的专著中有关《周礼》的材料,发现郭老对《周礼》的态度是动态的,其历程大体可用冯友兰先生的“信古·疑古·释古”来概述。而这一历程则是郭氏的学术理路与近代“周礼学”史的内在发展互相交织的体现。
从关联理论看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以《牡丹亭》典故英译为例
作者:潘晓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典故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牡丹亭 
描述:。本论文的目的如下:一、运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描述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现象,并寻找翻译补偿的策略。二、以《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别译自白芝、汪榕培和张光前),深入探索典故翻译的策略,对比分析
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作者:谢俐莹  来源:东吴中文研究集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曲  小青  疗妒羹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从「冯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作者:梁波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情死  牡丹窠臼 
描述: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传奇“牡丹亭”和话本“杜丽娘记”---釜底治曲记之三
作者:谭正壁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话本  传奇  汤显祖 
描述:汤显祖的“玉茗四梦”、向来都知道“紫义记”出唐人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