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个视角看西咸新区的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视角,就是从西咸新区以外看西咸新区。走“丝绸之路”文化溯源活动,实际上我们就是站在西咸新区以外,这样看过
-
从喜糖包装看工业设计中的文化
-
作者:林笑跃 来源:中国发明与专利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包装设计 包装形式 社会文化 文化特色 发展变化 设计师 宋代文学 王安石 汉字
-
描述:的人的认同。因此,文化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所在。
-
从文化角度看“望其旗靡”的“靡”
-
作者:周家庭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左传 致师者 倾斜 文化角度 说文解字 大司马 周礼 杜预注 蔽日 牙旗
-
描述:)。笔者以为,第二种理解允当。"倾斜"说认为:以"倒下"或"散乱"训《左传》"望其旗靡"之"靡",虽能"揆之本文而协",却难"验之他卷而通"。例如:《佩文韵府》"靡旗"条所
-
名分与权利——“娶”字意义的文化演进与言语运用
-
作者:丁素红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娶 宗法制 名分 权利 周礼
-
描述:“娶”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意义具有不同的变化。《左传》作者在运用中利用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为自己的文本叙述构成一个文化评价系统,衡量着人物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事件的发展结局。
-
《鲁颂·驷》篇与周礼的关系及其文化意义
-
作者:姚小鸥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国 周礼 春秋时期 出土文献 军事力量 文化意义 复兴 主旨 成就 辨析
-
描述:本文通过对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辨析,指出《鲁颂》中《駉》篇的主旨在于歌颂鲁僖公振兴鲁国军事力量的活动及其成就,并指出这是春秋时期鲁国复兴“周礼”的重要内容,从而证明《鲁颂》当为《颂》诗一部的根据所在。
-
王成原型是王英
-
作者:暂无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成原型是王英
-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
作者:胡丽娜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青春版 青春版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
描述:的审美准则,为当下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
简论《牡丹亭》中春香的存在意义
-
作者:陈小梅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香 春香 杜丽娘 杜丽娘 存在意义 存在意义
-
描述:春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一个婢女形象,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至关重要。她对于剧中主人公杜丽娘来说承载着重要的形象意义。她是杜丽娘感情的引路人,是杜丽娘性格另一面的映照,是杜丽娘反抗封建礼教
-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及其示范意义
-
作者:常丽芳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示范 古代戏曲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文化名人 古老剧种 白先勇
-
描述:2004年,由文化名人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历时两年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便一炮打响,迅速飙红,不仅获得了专家的认可,更得到了青年观众的喜爱,继而形成长期以来难得一见的"昆曲热",把戏曲
-
《牡丹亭》里的中医文化
-
作者:白素菊 来源:中国石油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牡丹亭》,述说的是距今近400年前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但这部巨著的诞生,还与中医文化有着一段故事。
据说汤显祖因日夜勤奋写作,用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