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0)
报纸(306)
学位论文(15)
会议论文(9)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7)
地方文献 (88)
非遗保护 (16)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9)
红色文化 (5)
按年份分组
2014(138)
2013(37)
2012(51)
2010(68)
2009(41)
1998(10)
1996(10)
1993(7)
1985(5)
1984(3)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8)
新民晚报(3)
咬文嚼字(3)
戏剧杂志(1)
科学时报(1)
中国社会工作(1)
青岛早报(1)
治淮(1)
青年报(1)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继《牡丹亭》-白先勇又推“青春版”昆曲《玉簪记》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新华社电(记者孙浩)“昆曲之美就在一丝一缕的表演之中。”自称“昆曲义工”的知名华语作家白先勇11月4日和昆曲名家一道,引领数百名香港大学生和普通市民走进“青春版”昆曲名剧《玉簪记》的清雅世界。 白先勇表示,“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掀起年青一代对传承昆曲的热忱,巡演160场,吸引超过20万观众,
《牡丹亭》,白先勇又推《玉簪记》(附照片)
作者:张裕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张裕)昨天下午,在东方艺术中心的电梯口,遇见一袭黑衣、红围巾披肩的作家白先勇,记者提起几次观看由他制作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点评被他捧红的两位昆曲新人俞玖林、沈凤英的唱念做舞时;白先生停下脚步,红润的脸上笑容荡漾开来:“我刚才又看了一遍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这里的舞台,《牡丹亭》能完
《牡丹亭》,又添情种:论晚清传奇《蝶归楼》
作者:朱恒夫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归楼》  《蝶归楼》  黄治  黄治  《牡丹亭》  《牡丹亭》  创新  创新 
描述:衔接得更加紧密,也更具有艺术的真实性。由于该剧思想先进,结构奇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既雅致又本色当行,被罗瘿公、程砚秋改编为京剧剧目《鸳鸯冢》。
汪世瑜: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成功的思考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他是怕学生们都坐不牢,他不知这个昆曲《牡丹亭》会演成什么样呢。如果学生们半途都走掉场面就太难看了,到时对上头无法交待。然而结果恰恰相反,这场演出非常成功,没有一个同学提早离开,演完反响相当热烈,光
青春版《牡丹亭》盛演昆曲在苏州的现状调查
作者:金约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昆曲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调查  调查  现状  现状  苏州  苏州  2001年  2001年 
描述:自2001年5月侣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始,昆曲受到各级有识之士的重视。而自2004—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出现,昆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牡丹亭》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描述:《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牡丹亭》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牡丹亭》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贤妇的颂歌,成为一部理学的教科书。
《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牡丹亭》
作者:赵天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续作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贤妇的颂歌,成为一部理学的教科书。
相山地区遥感应用技术示范研究
作者:张万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山地区  多源地学信息  遥感应用技术  铀资源勘查 
描述:、资料收集、建立空间数据库、以及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综合分析,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通过华南地区构造岩浆演化的综合分析,首次提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受控于华南6条EW向花岗岩带最的雪峰山
乐安流坑有个巨型铁锚专家推测是建国制造的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图 晚报记者 袁平 晚报讯 12月10日,记者来到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一古民居,看见墙角边坚着一巨型铁锚,需4名壮汉合力才能抬起。巨型铁锚究竟从哪里来的?它又有多少年的历史? 村里有个巨型铁锚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流坑村明居巷看见了巨型铁锚,只见铁锚锈迹斑斑,约有一人高,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