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28)
报纸(2026)
学位论文(120)
图书(78)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3)
历史名人 (1042)
非遗保护 (19)
宗教集要 (7)
红色文化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2(592)
2010(490)
2008(496)
2007(315)
2001(29)
1994(28)
1993(22)
1987(28)
1984(26)
1958(5)
按来源分组
当代戏剧(12)
文学遗产(12)
戏剧丛刊(10)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0)
戏剧杂志(6)
地图(4)
文艺理论研究(3)
新高考(高二版)(2)
资料卡片杂志(2)
世界知识(1)
“青春版”《牡丹亭》:沟通昆曲与现代观众的桥梁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带有宿命色彩的处理无疑会削弱作品解放人性的主题。而“青春版”则将“言怀”移至“寻梦”之后,看似简单的次序调整,却凝结着改编者卓荦的匠心。 □陶慕宁 2005年4月,白先勇先生携“青春版
2012版昆曲《牡丹亭》昨晚揭开面纱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早报记者 潘妤 由两岸的创作人员共同打造的2012版《牡丹亭》昨晚在东方艺术中心首次登场亮相。和以往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上海昆剧团的全本《牡丹亭》等众多版本不同,此次的《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获文化部扶持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婷)2012年度文化部外联局文化产品与服务“走出去”扶持项目评选日前揭晓,苏州昆剧院以青春版《牡丹亭》经典折子戏赴美商演以及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项目入选,获得10万元人民币扶持资金。这是
舞剧《牡丹亭》即将献演更俗
作者:暂无 来源:江海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剧目之一,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献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15日、16日献演更俗剧院。 四百年前,
初试牛刀 第一张牌:精华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昆剧院由事业转制成企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企业型昆剧院。“不惑”之年的表演艺术家柯军,被任命为新生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 上任第一天,当柯军翻开昆剧院账本时,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账面上仅存的经费,不足1000元! “当时的剧目库里就几十出传统折子戏,演来演去无非是《小宴惊
曹春法:巧手剪出《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双手剪出巧画面。 在汤公纪念馆寻找创作灵感。 在汤公纪念馆记录牡丹亭故事。 通过网络学习借鉴其他姊妹艺术。 剪纸艺人曹春法
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
作者:尹丽丽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出选本  散出选本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描述:明清戏曲散出选本中的《牡丹亭》对原本的关目、曲辞和科白均有改编。生旦的爱情故事被突出,杜丽娘的性格更加鲜明生动。选家对原本进行了通俗化、形象化的改编,使之更加适合舞台演出。
牡丹亭》台本《道场》和《魂游》的探究
作者:吴新雷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本  台本  艺人俗增  艺人俗增  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  舞台形态  舞台形态 
描述:吟香堂》和《纳书楹》曲谱的格律,把原作[醉归迟]分为[五韵美]和[黑麻令]二曲,对科白也作了适当的调度。本文探讨了台本《道场》和《魂游》的舞台形态及其特征,并论及《魂游》的曲本演变和主题思想。
牡丹亭》:一部再现传统美学的艺术作品
作者:唐义发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表现形式  戏剧表现形式  剧文语言  剧文语言  传统美学  传统美学 
描述:牡丹亭》是代表我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的一部佳作,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全部内涵,本文通过戏剧的表现形式,剧文语言特点及爱情主题,通过杜丽娘这一艺术形象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了论述。
白先勇《牡丹亭》两百场 不诉离伤
作者:Arvin  来源:舒适广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不诉离伤而已。 “不务正业”的白先勇 白先勇是谁?当他笑呵呵地站在我们面前,跟我们谈昆曲如何之美,其存在与发展危机又如何之深时,他是谁?他不是一个戏班班主,也不是拯救文化的形象大使,没有任何人授权他这种身份,也没有任何机构赋予过他这种使命。在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灯光前站久了会觉得累,说话时笑得很大声,即便说到困难和麻烦时,也是一笑置之;在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位热爱昆曲的老人,他说昆曲美啊美啊,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像是一种爱情,他说做昆曲难啊难啊,对现实的无奈和倔强,就像是面对白云苍狗的岁月。 但我们都知道,这位叫白先勇的老人,被时代所赋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他出生于战时,看过山河变色、天下兴衰;他曾梦想参与建设三峡工程,于是考取了大学里的水利工程系,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又转身去念了英国文学,并开始发表文章;他潜心写作,成为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等,他的小说不能说影响了一代人,但至少在一代的中国作家以及无数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夏志清曾说他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