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3)
学位论文(28)
报纸(21)
会议论文(19)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74)
地方文献 (67)
宗教集要 (15)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
2011(37)
2010(41)
2009(40)
2007(60)
2006(31)
2004(19)
1997(32)
1996(34)
1992(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5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2)
学术研究(3)
宗教学研究(2)
中国音乐(2)
政协天地(1)
东华汉学(1)
国学(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山东审计(1)
《周礼·工记》与元大都规划
作者:黄建军 于希贤  来源:文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工记》  元大都  西周城邑制度  先秦古籍 
描述:《周礼》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其成书时代一般认为在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其中《工记》关于西周城邑制度的记载是可信的。
《周礼·工记》中的质量管理
作者:邹依仁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工记  车辆  周礼  春秋战国时代  手工业品  我国古代  车轮  皮革加工  工程技术规格 
描述:施。《工记》的编写虽在公元前403年,但工艺规格与质量管理的实施定在编写时间的几百年或千年以前,这就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施行质量管理的国家。
吴芮乡邑
作者:李新才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浮梁县    鄱阳湖  景德镇市  鹅湖  隶属关系  江西地区  乐史  婺源  天宝元年 
描述:吴芮是秦汉时期江西地区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影响较大的历史名人。《汉书·列传》载:“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秦末,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叛秦,项羽立他为“衡山王”,汉建立后,改封为长沙王。他是“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之一,且“不失正道,……著于甲令而称忠也。”《史
璋的辨——兼论三星堆玉器
作者:李天勇 谢丹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星堆  端刃  刀形  玉器  牙璋  《周礼》  器物    文物  祭祀坑 
描述:璋是中国传统重要礼玉之一,记载璋的典籍以《周礼》最为详尽。但现存古今有关璋的说法却枝蔓横生,异说纷纭。本文试图重新考订和分析典籍中璋的原始资料,并在借助现代考古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新认识。
“三礼”胥字郑注
作者:元鸿仁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礼”  《说文》  古今字  郑注  《十三经注疏》  同源通用  《周礼》  《辞源》  《仪礼》  方法论 
描述:依《十三经注疏》,《周礼》、《仪礼》、《祀记》中共用胥字达一百五十个左右,郑玄注释一脉相承,其义接近.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胥有十二人,徒有百二十人.”郑注:“胥读如諝.谓其有才智为什长.”
梅尧臣、欧阳修交谊
作者:张仲谋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梅尧臣  王安石  范仲淹  三十年  文坛盟主  宋代文学  西昆体    吕夷简 
描述: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个性、政治观、文艺观诸方面分析了梅、欧二人交谊的基础。以下两部分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对梅、欧交谊的两段公案,作了具体深入的考察辨证,澄清了一些前人的误解与谬说。
刘师培的《礼经旧说略》残稿
作者:伴桐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师培    礼经  上海图书馆  古文经  黄侃  冠礼  刘氏  手书  周礼 
描述:刘师培(1884—1919.11.20),字申叔,江苏仪征人。精文字训诂之学,宗古文经。对他的是非评价,世人似乎早有定论。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则多为人所推崇。笔者最近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一册刘师培手书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
作者:王荣国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灵石山  《祖堂集》  《景德传灯录》  《宋高僧传》  禅林僧宝传  《五灯会元》  洞山  福清市  地方志  莆田县 
描述: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王荣国本文通过佛教史籍与福建地方志史料相应证,认为《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等有关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福州(福唐县)灵石山”的记载是可靠的,《宋高僧传》有关本寂出家
王安石《泊船瓜洲》辨二则
作者:朱明伦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江宁  熙宁  翰林学士  写作时间  泊船  宋神宗  意见  时间问题  绝句 
描述: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我们只要将三种具体说法略加辨析,此诗写作时间问题就可解决了。第二种意见明显有误。首先辨明其误有三。一是季节错误:诗写的是春天,而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是熙宁七年四月的事,返回江宁是六月十五(见《谢上表》);二是方向不对:以常理揆之,离开江宁问何目还是自然的,正返回江宁途中泊船瓜洲而问何日返江宁是反常的,因为瓜洲仅距江宁八十余公里,说还即还,无须发问;三是心情不对:持这种意见的人中有看出第二点矛盾的,于是解释“还”字,不是还江宁而
北宋时期白鹿洞书院规模
作者:李才栋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北宋时期  书院志  文献通考  庐山国学  星子县  王应麟  同治  朱熹  南康 
描述:历来说法不一。王应麟在《玉海》中引周述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白鹿洞学徒数千百人”。《文献通考·学校》也说:白鹿洞书院“学徒数千百人”。解放前出版的一些教育史书籍,大多因循这种说法。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