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87)
报纸(2296)
学位论文(125)
图书(70)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1)
历史名人 (1579)
非遗保护 (24)
宗教集要 (14)
红色文化 (11)
地方风物 (6)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656)
2013(355)
2012(630)
2010(529)
2009(467)
2008(522)
2006(209)
2000(68)
1999(73)
1983(30)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90)
中国戏剧(59)
临川晚报(58)
戏曲研究(58)
戏剧文学(40)
文汇报(8)
上海艺术家(6)
扬州日报(3)
复印报刊资料(戏剧 戏曲研究)(2)
上海文化年鉴(1)
遂昌如何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
作者:宋挺赵庆雄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化品牌  遂昌县  民间艺术  民间文化  牡丹亭  软实力  昆曲  文化名人  文化节 
描述:“春江水暖”。近年来,遂昌 县正是依据“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 《牡丹亭》世界名著、昆曲世界文化 遗产”
从《桃花人面》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
作者:刘勇刚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戏曲  本色派  汤显祖  孟称舜  八股文  牡丹亭  恋爱心理  《西厢记》  浪漫主义色彩  崔护 
描述:从《桃花人面》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刘勇刚一明代杂剧(又称南杂剧)从整体上呈衰颓趋势,不复有北曲的刚健之风。明代传奇戏则处于鼎盛,主要以南曲歌唱,颇多柔靡之音。元代杂剧发展初期即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
从《风流梦》改本冯梦龙之戏曲改编
作者:杨坤  来源:文学前沿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戏曲改编  杜丽娘  风流  古籍出版  传奇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理论  情节结构 
描述:变更其主旨结构、修订音韵格律、对其改名换性而行诸于世,他在《双雄记·叙》中所云:……余发愤此道良久,思有以正时尚之讹,因搜戏曲中情节可观者而不甚奸律者,稍为窜正。年来积数十种,将次第行之,以授知音。所改诸作包括其自著二种(?)被后人结集为《墨憨斋定
柳浪寻
作者:朱曦  来源:浙江林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杭州西湖  柳宗元  宋代诗人  黄鹂  梅尧臣  金黄色  鸣声  枕部  黄鹤  张岱 
描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写出了听到黄鹂鸣叫时万物滋生的春天景色。宋代梅尧臣所写《黄莺》诗:最好音色最好听,似调歌音更叮咛;高枝抛过低枝
诗词小考
作者:朱曦  来源:浙江林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鸟类学  黄鹂科  鸣声  金黄色  黄鹤  嘴形  种类  粉红色  羽衣 
描述:不属科,而另属黄鹂科。黄鹂科的种类不及类多,全世界26种,国内仅5种。黄鹂是我国黄鹂科中分布最广的种类,它身体比类大,属中型鸟类。黄鹂的嘴粉红色,羽衣金黄色,被喻为金衣公
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
作者:张雪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选本 
描述:牡丹亭》在评点家、改编者、选家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传奇文学语言结构自身内部规范的制定、修正和完善,实现从案头走向场上的独特历程。 绪论部分概要地介绍了《牡丹亭》评改选本的研究概况,总结其贡献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
作者:任延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个性化  唱词  英译 
描述:有个性化的唱词。《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了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他们也正是个性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分四章来分析译文中对于各个人物个性化唱词的翻译。第一章写杜丽娘唱词中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
作者:陈志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色彩  牡丹亭  故事 
描述:明清以来,许多文人学者,对“牡丹亭”变幻离奇的故事,作了不少的考订和论辩,
唱不尽的牡丹亭——我所认识的闫平
作者:潘力  来源:中国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闫平  《青庄稼》  牡丹亭  绘画 
描述:至今依然记得初识闫平时第一次走进她的画室,被扑面而来的姹紫嫣红所震慑时的心跳。那时她正沉浸在《青庄稼》的蓝天绿地里.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以想象看上去如一汪秀水般柔弱的她竟有如此气度驾驭那些巨大的画幅和奔腾的笔触。[第一段]
牡丹亭》“至情”主题的历史文化渊源
作者:刘松来 乐帧益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主题  文化渊源 
描述:本文从历史文化的维度系统梳理《牡丹亭》中“至情”主题的形成过程与演变轨迹,力图阐明“至情”主题的渊源有自和历史悠久,并揭示《牡丹亭》中这一主题超越同类作品的精神价值与哲学意蕴,从而为人们解读《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