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学通论
作者:陈植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义理之学  道学  宋学  理学  心性义理  程朱学派  王安石  传统儒学  张载  朱熹 
描述:朱学派之特指,并用以泛称两宋学术之全部,这是以偏概金。理学,本为佛学义理之学与性理之学的简称。宋人在继承儒家传统文化的形式下,融合佛学,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体系,用理学自称本朝、本派之学。
鹅湖浅读
作者:张先强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  书院  朱熹  陆九渊  论辩  文化遗迹  哲学观点  铅山县  理学家  穷理 
描述:在江西铅山,有一处闻名天下的文化遗迹——鹅湖书院。800多年前,大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曾在这里相与讲其所闻之学,面对面论辩哲学观点,从而给世人留下鹅湖之会美谈。书院在离县城廿余公里的鹅湖山北麓
经典是最好的教材
作者:齐宏伟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  陀思妥耶夫斯基  雅斯贝尔斯  教材  人文主义  白鹿洞书院  教育理念  朱熹  比较文学  陆九渊 
描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熏陶成"律法之子",不管身处何方,血管中都流淌着经书的血液,使这个民族,哪怕历经近2000年的流亡漂泊,仍能凝聚成国。
读书三到法
作者:周广玲  来源:新湘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法  朱熹  宋人  熟读  有功  学习  运用  陆九渊  涵泳  宋朝 
描述:宋人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
两宋“理学诗”辨析
作者:王培友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诗派  理学家  周敦颐  诗歌内容  邵雍  道学  创作主体  朱熹  陆九渊  诗歌题材 
描述:从对"理学"概念的认识入手,文章对"理学诗"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以为"理学诗"同"理学"一样,它的名称与内涵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由此出发,对"理学诗"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对"理学诗"的涵义进行了界定。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思想家
作者:汪学毅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黄宗羲  陆九渊  王阳明  思想家  中国古代  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  进步思想  朱熹 
描述: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前夜,明末清初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部分的内容因为涉及许多中国古代哲学问题与思想问题,可能初次接触,有点不易理解,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必将会渐入佳境,大有收获,且会感到其中奥妙无穷,兴味无穷。
南宋书院教学对我国当代高校艺术教育之启示
作者:王晶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  书院教学  大学生  陆九渊  非艺术  南宋书院  借鉴意义  朱熹  实践过程  审美心理结构 
描述:展的人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爬着回来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理学家  针锋相对  老师  观点  南宋  学生  不合  信条 
描述:训谕到朱熹那里去听讲。他不是那种头脑通达的人,对朱熹那一套"宏旨奥义"不能理解,听
南宋四洪的思想和学术进退:宋代士人的别一种思想和政治生态
作者:周膺 吴晶  来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士人  王安石变法  朱熹  洪迈  南宋  学术建树  思想  陆九渊  历史世界  洪皓 
描述:却在种种进退之间实现本有的经略之志,并且较大程度地保全了自己;他们没有"中兴四将"那样的抗金作为,也不是"和议"派干将,但因时度势以"和战"两种策略应对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极可贵之处是始终秉持恒定的处世原则和价值标准,这就是孟子意义上的民本观念。
朱子与中国文化
作者:朱瑞熙  来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中国文化  王安石  伦理学  太极  理学家  思想理论体系  理气观  天人感应  宋孝宗 
描述:赞成汉儒的天人感应说,又反对王安石的天人"全不相关"说。用"一分为二"表达事物的对立统一现象。从理气观、伦理学等方面批判佛教。他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最后获得统治阶级的承认和推崇,被视为当时新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