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王安石的《兼并》、《感事》、《发廪廪》诗
-
作者:中共眉山县委员会革命大批判组 来源:四川通讯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读王安石的《兼并》、《感事》、《发廪廪》诗
-
钱钟书《宋诗选注》发微
-
作者:李裕民 来源:社会科学评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王安石 形象思维 士大夫 宋诗 梁山泊 宋代 苏辙 宋江 苏轼
-
描述:书实在叫得太响了,在同类书中,它大概是发行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了,偶去书店见了,下决心买一本。回家看了看,果然与众不同。其序就是一篇研究宋诗的好文章。此书是作者下了两年工夫看了许多原始材料之后精选而成的,与世上拼凑之作大不相同。它有自己的风格,所选80人的小传、诗的注释均不受题材拘束,也没有统一的格式,随意地谈开去。如小传不像一般人只说简历,他要说些别的,在徐玑传中讥讽叶适不善写诗犹如不善飞的鸵鸟,韩驹传里说苏辙有爱给人戴高帽子的毛病。如注释,往往涉及古今中外相关的或者不甚相关的内容。他善于联想,又有生动的比喻,有时辛辣,甚至有些滑稽。做学问累了,看一下它,是最佳的调节。于是,我把它放在案头,有空经常翻阅。翻多了,渐渐发现其中有作者难言的苦衷,也有他自己未必看得清的缺陷。一、钱钟书选注宋诗的苦衷1988年钱钟书为香...
-
《诗经》中悼亡诗之周礼意蕴发微
-
作者:梅显懋 于莲莲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悼亡诗 周礼意蘊
-
描述:衣》一为妻悼夫,一为夫悼妻,皆体现出夫妻恩爱、生死相依的情感,与周代重视婚姻和谐、家庭稳定,以促进社会和谐、政权稳定的礼教思想是一致的。《诗经》较少正面描写礼仪、阐述礼教教义,它是以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心灵,给人以启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礼教思想的影响。
-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东陂战役纪念亭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东陂战役纪念亭
-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张国焘
-
作者:马建离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鄂豫皖苏区 第四次反“围剿” 红四方面军 红军 张国焘 第三次反“围剿” 张国泰 斗争期 问题研究 国民党
-
描述: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张国焘问题研究之三马建离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期间的错误,是他在该苏区任职时所犯诸多错误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从五个方面较为详细
-
浅谈共产国际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的责任问题
-
作者:林扬东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共产国际 第五次反“围剿” 责任
-
描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从1933年9月底到1934年10月,长达一年之久,没能打破敌人的封锁,被迫长征。本文从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李德取得中共的军事指挥权以及共产国际对苏区反“围剿”斗争的指导
-
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高虎脑战斗断忆
-
作者:谢振华 来源:军史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高虎脑战斗断忆
-
風中的回音:《牡丹亭》反傳統 崑曲起死回生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靜雨 來自香港的北大美學博士生
過去兩年,課餘去百周年紀念堂看表演成為我在北大的生活習慣。除了電影,各類中外藝術都有專場表演。欣賞得最多、印象最深刻的,算來應是崑曲。《長生殿》、《單刀會》、《琵琶記》,當然還有《牡丹亭》,溫婉沉厚的唱腔,精美雅逸的舞台布置和極富藝術象徵意味的場景調配,擅於把握情
-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
八次胡布會 美反台獨更清晰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胡布會」促成美3變化
第一個變化:「胡布會」促成布什對台政策逐步清晰化。布什上任之初,曾失言要武力保衛台灣,與胡錦濤見面之後,布什基本上不存在口誤了,他的態度越來越清晰,在反「台獨」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