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谈谈古代夜泊诗的文化意蕴
作者:蒋卫忠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歌  夜泊诗  文化意蕴  《枫桥夜泊》《江宿》  汤显祖  《泊秦淮》  杜牧  《黄溪夜泊》 
描述:夜泊诗中最著名的当推《枫桥夜泊》,仅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考证自宋至今就有七块之多。这首诗体现了羁旅的愁思与枫桥秋夜凄清景色的完美融合。夜泊诗有写得清美如画的,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描写了江上
字典中为什么没有“囍”字
作者:王晨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析字修辞  字典  王安石  字词典  用字  北宋  大门  修辞格式  题名  汉字 
描述:人们结婚办喜事,大都喜欢在庭院门墙上贴大红“囍”字。但为什么字典中没这个字呢?这个字在北宋才出现。相传王安石在结婚的那天,又得到金榜题名的喜报。他喜上加喜,宴席间便挥笔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家人贴在大门上。从此,“囍”字便广泛流传开来了。
新奇别致的“征婚启事”
作者:胡星林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征婚启事  王安石  爱情追求  报刊  桃花  知音  对联  员外  上联  享受 
描述:报刊上登载征婚启事,时有所见。其中有些征婚启事新奇别致,字字妙语,体现出求婚男女的爱情追求和华丽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试录几例,与诸位共赏。
“诗中有戏”浅说
作者:申卫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反应  晏殊  ')  阵子 
描述:诗(以下包含词、曲)中有画,是诗论中众所周知的话题。但诗中有戏,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所谓诗中有戏,即通过一首诗的动作性语言等所表现出来的短小的矛盾冲突,再现生活的形象,以激起读者的情感反应。例如晏殊的《破阵子》:
“四书”“五经”简释
作者:陈宗亮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书”  “五经”  古代儒家经典  《论语》  《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  《春秋》  《周礼》  《诗经》 
描述:“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诗从其人 言为心声
作者:张国学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酒色财会》  古诗  苏轼  王安石  文学评论 
描述:传说宋神宗时,京都相国寺的墙壁上,曾题写过当代四个大人物同以《酒色财气》为题的四首诗。其一——为佛印和尚所做。其诗为: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此诗以四堵墙来比喻酒色财气,言世人皆为其所困。宣扬了只有冲
同是咏“鱼” 寓意不同——品味两首咏“鱼”诗
作者:傅望华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鱼“诗  寓意  王安石  《鱼儿》  白居易  《涧中鱼》  文学评论 
描述:意蕴,借“鱼”说理的深刻寄寓。
四首“酒色财气”诗
作者:王培明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王安石  苏东坡  文学评论  “酒色财气“ 
描述: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和颇有文才的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他们俩在京都相国寺尽兴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乘兴挥毫写出一首“酒色财气”诗来: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来.
字字句句总关情
作者:海湖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人物形象  文学创作  感情因素 
描述:塑造人物,尤其是着力塑造的主人公,总浸透着作者强烈的真情实感。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概莫能外。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高老头》,当写到高老头死时,心里
晏殊《木兰花》赏析
作者:严树聚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思  晏殊  无情  白描手法  人生  赏析 
描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是一篇写离情、相思的词。全篇采用白描手法,婉转缠绵,感叹人生中那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