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俞平伯《牡丹亭赞》
-
作者:万云骏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俞平伯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抗日战争 诗词曲 中西戏剧 生活年代 古代文学 阶级性
-
描述:把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汤显祖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中西戏剧并立的高峰,而《牡丹亭》则是汤剧的代表。从时间上说,汤的生活年代为1550——1616年,而莎士比亚为1564——1616年,时间上差不多。然而汤氏生于中国(当时
-
张伯行与《唐宋八大家文钞》
-
作者:肖瑞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张伯行 唐宋散文 柳宗元 欧阳修 唐顺之 王安石 茅坤 曾巩 苏轼
-
描述:时至今日,对于唐宋散文的爱好者来说,"唐宋八大家"与《唐宋八大家文钞》都已经不是陌生的概念:"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成就卓著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唐宋八大家文钞》则
-
《牡丹亭》压轴“金陵五月风”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作为南京军区参加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的最后一个重点剧目,大型舞剧《牡丹亭》前天在南京演出后获得了一致赞誉。也正因为大受好评,该剧昨天晚上又在宁演出一场,这一次,它是作为“金陵五月风”第三届南京文学
-
九朝会里的魏晋风
-
作者:马超 来源:商业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科举制度 中国文化 协调关系 商业活动 苏州园林 文化现象 牡丹亭 文化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描述:会馆是旧时代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大概是在明清两朝定都北京之时,为了满足赶考学子的食宿问题以及京城各工商团体协调关系,联络感情而形成。因此,它成为了当时各界人士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留下了许多名人足迹。应该说,北京
-
洒风:自虐/露营/腐败
-
作者:暂无 来源:大江周刊(城市生活)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探洞 腐败 露营 团队 迷路 全球定位系统 照明 方便 奇形怪状 军峰山
-
描述:驴路对于洒风来说,最好玩的经历恐怕就是探洞了。洒风说,探洞的刺激在于黑暗、幽闭给人的紧张和恐惧感远远大于人对洞穴奇形怪状风光的好奇心。要克服自身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种种不安。这是一种挑战,你永远不知道
-
右玉:那叩动灵魂的风
-
作者:何建明 来源:党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县委书记 灵魂 植树造林 新中国 雷公山 晋西北 绿化 马头山 战役 大风
-
描述:60年前,位于晋西北边陲的右玉县谁都不敢去。因为那里的风大,最大的风速一秒竟达21米,如箭飞,如鞭抽……"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中的右玉"不植桑蚕不种麻
-
山乡大儒振骚风
-
作者:梁智华 来源:玉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道平在一次诗会中发言。
“陈公大著振骚风,道义深藏诗韵中。平地惊雷驱邪恶,乐将余热建新功。”这首藏头七绝,是我在收到自幼失聪的北流籍诗人陈道平寄给我的他的第4本专著《聪明书屋吟草》,特意创作
-
漫步古街沐周风
-
作者:暂无 来源:宝鸡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华美、大气的古街牌楼
盛夏的岐山,遍地流火。太阳将万道金光洒向这座古老县城的每一个角落。走在县城的中心地段,那一股炽热而淳厚的周文化韵味扑面而来,这种韵味悠远且绵长。
从岐蔡公路一直北上,直达凤鸣路十字,继续北行数十米,昔日北干渠流经的背道偏巷,北大街东侧一个不为路人注意的地方,现
-
“拗相公”王安石的悲剧□风临
-
作者:暂无 来源:淇河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拗相公”王安石的悲剧□风临
-
冰姿自有仙风
-
作者:王鹤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朝云 惠州 林语堂 文字 王安石 士大夫 女子 妻子 眉山
-
描述:冰姿自有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