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26)
期刊文章(4365)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4)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770)
宗教集要 (3)
地方文献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58)
2013(199)
2011(249)
2010(220)
2007(215)
2006(182)
1996(105)
1991(63)
1989(93)
1988(1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72)
羊城晚报(67)
大河报(48)
新闻晚报(18)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1)
粮食科技与经济(1)
农村.农业.农民(1)
家庭保健(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恋爱婚姻家庭(1)
秦汉以前的公社、田制和赋税
作者:秋涛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庭公社  孟子  农村公社  土地分配  井田制  甲骨文  周礼  赋税  共同体  土地制度 
描述:两次举行祭肥:春祭在开始春耕时求田神保佑,秋祭在收获时谢神.这两次祭神名为"祭社",有时就简单称为"社"(如春社、秋社),祭社也必祭稷(五谷神),所以社稷连称,通常只单称"社",说社,稷就包括在其中.每一共同体各有各的社,不容改变,所以"变置社稷"在古人
书写江西文学的集体记忆
作者:龙迪勇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文学  中国文学史  集体记忆  陶渊明  作家作品  书写  王安石  叙述话语  共同体  出版 
描述:无论是对于江西的文学创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江西文学史》都是一部期盼已久的书。对于这部书的出版,相信很多人的感受都与主编吴海的感受是一致的:怀胎九年的《江西文学史》,终于要呱呱坠地了,那种阵痛后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见该书《后记》)《江西文学史》是对江西文学集体记忆的书写,因
小偷和信使
作者:阿荧 一只眼睛  来源:今古传奇(故事月末)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使  马头山  江湖  职业  东西  夫妻  普通  代价  秘籍  反目 
描述:汪明宗是个信使,这可是江湖上最受欢迎、最受信赖的职业。大家都知道,江湖很乱,今天还好好的,明天一眨眼,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半卷秘籍就叫日月换新篇,可信使就不同了。任何人,只要付出合适的代价,都可以叫他们带东西。任风云变幻,他们
小说旁证五则
作者:孙楷第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名氏  金州  少年  东山  王安石  夫妻  京师  拍案惊奇  顺阳  菊花 
描述:杨玉。春娘十岁时巳能语孟诗书,作小词。至是倡妪教之,乐色事艺无不精绝。每公庭传宴,能将旧词更改,皆对景着模处。玉为人体态容貌清秀,举措闲雅,不恃口吻以相嘲谑,有良人风度。前后守倅皆重之。单推官渡江,累迁至郎官,与邢声迹不相闻。绍兴初,符郎受父荫,为金州司户。是时一州官属,惟司户年少。司户见杨玉,甚慕之。玉亦有意而未有因。司理与司户契分相投,将与之为地,而畏太守严明,有所未敢。居二年,会新守至,与司理有旧,司户又每蒙前席。于是司理置酒请司户,只点杨玉一名祗候。酒半
豆蔻梢头
作者:赵赴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梢头  母亲  院子  太史令  翰林学士  父亲  太医  夫妻  人言 
描述:~~
王安石续对联姻
作者:井如德 王培艺  来源:故事世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对联  鸳鸯  上联  宋仁宗  山河  文房四宝  员外  夫妻  作证 
描述:人们办婚事时,门上大都贴着喜字,洞房门上的对子,也差不多都是写“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或“鸳鸯山河固,琴瑟百年知”。要是刨根摸
曹洞宗:睹影逢渠 顿悟得道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民族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曹洞宗:睹影逢渠 顿悟得道
“是”和“不是”:卢西安·哥德曼悲剧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作者:刘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悲剧辩证法  应是  所是  悲剧  希望  历史  结构  政治  方法 
描述:论。作为一个悲剧辩证法家,尽管"不是"常常萦绕心中,但是,哥德曼总是坚持说"是",努力实现"应是和所是
“是”和“不是”:卢西安·哥德曼悲剧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作者:刘芳  来源: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辩证法  应是  所是  悲剧  希望  历史  结构  政治  方法 
描述:论。作为一个悲剧辩证法家,尽管"不是"常常萦绕心中,但是,哥德曼总是坚持说"是",努力实现"应是和所是、悲剧和希望、历史和结构、政治和方法"的辩证统一。
《牡丹亭》中的夫妻群象塑造
作者:杨杉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夫妻群象  夫妻群象  宾主  宾主 
描述:汤显祖尚情而擅曲,在得意之作《牡丹亭》中匠心独运地进行了夫妻群象的塑造。戏曲中的六对夫妻不仅在整体上涵盖了多个社会阶层,演绎了多种夫妻关系,而且六对夫妻三主三次,宾主之间更各有召唤与映射等巧妙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