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1)
期刊文章(24)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
地方文献 (20)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3(1)
2012(7)
2011(4)
2010(8)
1999(1)
1997(1)
1994(1)
1984(2)
1961(1)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3)
其它(3)
文史知识(2)
朔方(1)
闽北日报(1)
南京晨报(1)
党史文苑(纪实版)(1)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名作欣赏(1)
抚州师专学报(1)
王英鹤获“静山杯”国际摄影优秀奖
作者:暂无 来源:葫芦岛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静山杯”国际风光风情摄影大展评选结果揭晓,兴城市原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英鹤的作品《风雪草原》荣获摄影大展优秀奖
杨七墓应是杨沖墓
作者:马金东李惟  来源:天津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杨七墓应是杨沖墓
坂东玉三和昆曲艺术的普世价值
作者:郑培凯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艺术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日本歌舞伎  昆曲艺术  中国传统戏曲  舞台演出  演员  离魂 
描述:一中国传统戏曲的作者一般都是文人,拍曲填词,以锦绣文章编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可是表演的人,往往不是来自社会上层,而是出身低贱的职业演员,经常在上层精英社会的娱乐场合演出。明清以来,家乐的传
古意绵绵似陈茶:品读《鸿叶书法集》
作者:侯军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绿茶  中国茶  茶诗  茶俗  茶史  品读  民谚  周亮工  孙过庭 
描述:民谚云:墨要陈,茶要新。这大概是很多茶人都认可的说法。茶以新为上,大抵是在散泡绿茶兴起以后才形成的观念,因为绿茶要保持其嫩绿和鲜香,这才有了宁饮清明前,不喝谷雨后之类茶俗。可是翻看茶史就会发现,绿茶的兴
诗:王韶生、王立三、王定松、君慈、冷隽、陈梦周、沈厚韶、
作者:暂无 来源:广东文献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诗:王韶生、王立三、王定松、君慈、冷隽、陈梦周、沈厚韶、
用苏州话表述杜丽娘,真的很过瘾——坂东玉三上海演绎《牡丹
作者:王寅 黄艳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苏州话真的太难了,还好我不会普通话,反而少了道障碍。当我在舞台上用苏州话表述杜丽娘时,真的很过瘾。”坂东玉三说。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 排练中的坂东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
中日版《牡丹亭》推介会开进日驻沪总领馆-坂东玉三现场演“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杨帆)今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签订三十周年,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演出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得到了多方关注。昨天,中日版《牡丹亭》推介会在日本驻沪总领馆举办,日本驻沪媒体、企业、商社以及上海诸多艺术院校、团体的代表出席推介会。在推介会上,日本著名歌舞伎大师、中日版《牡丹亭》中杜丽娘
日歌舞伎大师两年变身“杜丽娘” 坂东玉三13日亮相苏州,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坂东玉三演绎的杜丽娘眼波流转,动人心魄 清秀的扮相、婉转的唱腔、地道的苏白,眼波流转不胜娇羞——素有“日本梅兰芳”雅号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将带着他的新作《牡丹亭》,在昆曲的发源地
“日本梅兰芳”坂东玉三有望11月来深演《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本梅兰芳”坂东玉三有望11月来深演《牡丹亭》
艺术不负有心人:和日本歌舞伎艺术大师坂东玉三同台合作
作者:方建国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歌舞伎  艺术大师  中国戏曲艺术  合作  《杨贵妃》  《牡丹亭》  艺术家  苏州 
描述:2008年的春天,是一段难忘的日子。苏州到处桃花盛开,而日本京都也是樱花烂漫,就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中日版《牡丹亭》和中文版歌舞伎《杨贵妃》在日本古城京都南座剧场成功的演出了25场,场场爆满。日本观众含着激动的泪水久久不肯离去。他们的掌声是献给中国昆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