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创新与阅读
作者:蔡宏伟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  经典著作  司马迁  欧阳修  王安石  王维  附议  时尚  读物  创新思维 
描述:若有人叫停时尚读物的阅读,我肯定会附议;若有人倡导对经典著作要少读或不读,那我绝不苟同。
应用文阅读
作者:李学寨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应用文阅读  道德文章  文言文  书信  碑铭  情感倾向  曾巩  作者  奏议 
描述:阅读提示应用文,指适用于日常生活、私人交往、社会活动的实际运用的文体,常见的有奏议、书信、碑志、祭文等。奏议,是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以议事为主,写法重视说理。书信,是用于人际交往的文书,或叙事
《牡丹亭》的明清女性读者群研究
作者:田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明清女读者  阅读  影响 
描述:对她们产生的影响,其中特别探究了杜丽娘的“写真”行为对女读者的启迪;以及她们在阅读和接受《牡丹亭》过程中对自身才能的自觉,从自发阅读走向自觉表达的生命状态的变化,试图由此揭示出《牡丹亭》女读者所代表
名师应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
作者:姚伟胜  来源:新课程(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师  阅读  读书人 
描述:魏书生、李镇西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爱不释手的阅读。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师阅读的书应该包罗万象,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参,否则也成不了一位
各师应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
作者:姚伟胜  来源: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师  阅读  读书人 
描述:魏书生、李镇西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爱不释手的阅读.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师阅读的书应该包罗万泉,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参,否则也成不了一位
王安石招书童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生天地(低幼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招书童》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描述:北宋时期,宰相王安石打算招一个贴身的书童,可连着见了几个都不中意。这一天,家人又找来一个书童,王安石问了书童几个问题,小家伙答得不错。家人见了忙问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就在纸上写了几行字,交给了家人
只今惟向梦中寻:浅析《牡丹亭》的现实意义
作者:庞婧绮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牡丹亭  畸恋  畸恋 
描述:强烈的共鸣?而这古老的作品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腐儒不腐——谈《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作者:胡冠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  人物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陈最良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是“情”与“”的集合体。陈最良在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现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情”必然会战胜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的主题等方面 ,都起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所涵盖的哲学意蕴
作者:赖丽青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争  抗争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情”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之间
陆象山之“宇宙便是吾心”
作者:张增勇 贺松兰  来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宇宙  宇宙 
描述:宋明理学阶段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阶段,陆象山是这个阶段学术上的重要代表,他的新儒学——心学是在对前人哲学及同辈哲学扬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通过“心即”的论证达到“宇宙便是吾心”的阐述,以实现他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