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王安石「士论」之承继渊源
-
作者:林保全 来源:语文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荆公 士论 荀子 孟子 周官
-
描述:於新政之中,而其士論則在「寓復古理念於新政」下,逐一建構完成。王安石士論之建構,其當務之急,在於培士以知曉先王之法、先王之意,而後使其能厲行新政,並使其具備「內聖(道德)外王(度數)」合一之理想特質
-
校长应是道德领导
-
作者:暂无 来源:咸阳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校长应是道德领导
-
科学家首先应是有道德的人
-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科学家首先应是有道德的人
-
“救人一命”应是道德底线
-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救人一命”应是道德底线
-
为官者应是道德楷模
-
作者:人模 来源:西江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为官者应是道德楷模
-
食品工业应是道德工业
-
作者:刘力源 来源:文汇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食品工业应是道德工业
-
感恩,应是公民的基本道德!
-
作者:暂无 来源:长沙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感恩,应是公民的基本道德!
-
论汤显祖的道德人格
-
作者:孙爱玲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人格 重义轻利 自强不息 安贫乐道
-
描述: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道德人格实践具有着强烈的理想化色彩.他以儒家倡导的“君子”为人格追求的范本,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君子”的局限,向着健康发展的人格靠拢.
-
残秋
-
作者:丁少光 孟晓东 来源:写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眼镜框架 人行道 自行车 老人 霓虹灯 道德 灯光 肇事者 相山 枯叶
-
描述:现在这个社会,物质相当丰富,那人们的道德是不是随之增强了呢?—题记夕阳西沉,暮色笼罩了一切。我迎着秋风走过一条又一条路,索然无味地寻找早已搬迁得不知影踪的车站,任凭零落的枯叶被
-
文化与财富的新解
-
作者:从维熙 来源:杂文选刊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财富 文化人 儒学 社会底层 清代 刘绍棠 新解 道德 流传
-
描述:"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这是清代文人王永彬在他的《围炉夜话》中留下的一首中国文化人的绝唱。能不能这么说,这番话既是他个人的声音,又是他对两千多年来儒学孤傲精神的一种概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