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朦胧美
-
作者:胡承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朦胧美 不确定性 美学价值 模糊性 模糊美 情与景 王安石 洞庭湖 诗歌 松花江
-
描述:确定性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从逻辑的角度看,是模糊的,也是唐突的。假如在“绿”的位置上换个“到”字,就变得明晰且合理了,但诗味却因此逊色。诗歌历来把意境作为追求的一个极地。而意境
-
“喜喜”字源趣
-
作者:何悄吟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员外 对联 北宋 上联 汴京 楹联 故事 赶考 面试
-
描述:一公子模样的人激赏楹联,急忙进屋禀报,待马员外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的踪影,原来王安石忙于赶路,已匆匆离去。王安石在汴京的考试非常顺利,交了头卷,为此主考官特意传他去面试。考题是现场对联,考官指着
-
梅妻
-
作者:许玲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梅 林逋 王安石 璇玑 梅花 文题 诗词 鉴赏 阅读 联想
-
描述:[文题] 阅读下面几首咏梅的诗词,仔细品味鉴赏,充分展开想象,还可联想其他有关咏梅的作品,以“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
情景式名句默写设计50例
-
作者:蔡目杰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名句 王安石 琵琶行 北固亭 情景 化用 描写 永遇乐 苏轼
-
描述:情景式名句默写设计50例
-
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福建卷)展评
-
作者:温志成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 高考 中学会 思想 福建 文章写作 多边形 展评 王安石 李清照
-
描述: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福建卷)展评
-
联想方法例谈
-
作者:顾年新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想方法 观察对象 王安石 水藻 投射 白杨树 主体 老舍 移情 精神
-
描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其文相近 其趣各异——细品《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
-
作者:李兴茂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石钟山 王安石 游记散文 苏轼 中国古代 表现手法 感性 地理沿革 文章
-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
-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
作者:吴世英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对比 阅读 诗歌 借景抒情 王安石 解析 情感 赏析 不同之处
-
描述: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作者:郭庆东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登泰山 日出 王安石 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 人生哲理 人文景观 教学设计 迁移
-
描述:【说明】《登泰山记》一文内容比较浅易,学生对照课下注释一般能自己读懂。以往笔者教此文按照文章本身的顺序展开,即引导学生先了解泰山的位置,再熟悉游踪,品析泰山日出,感知人文景观等。这
-
在课堂上播下发现和创新的种子
-
作者:王敏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发现 教师 王安石 课堂 大学生 语文课 两山 鼓励 保护
-
描述: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