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69)
报纸
(24)
学位论文
(4)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
按年份分组
2014
(16)
2013
(8)
2011
(2)
2010
(6)
2008
(6)
2000
(4)
1996
(2)
1994
(2)
1993
(1)
1982
(1)
按来源分组
审计月刊
(3)
上海会计
(2)
财政研究资料
(2)
怀化学院学报
(1)
中国纪检监察报
(1)
西部大开发
(1)
新京报
(1)
河北审计
(1)
理财
(1)
新华月报
(1)
相关搜索词
北京
刘晏
春秋战国时期
吴越春秋
存在问题
地方政府
离任审计
会计发展史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
史料
国家审计制度
北宋
农业
国税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收支
周礼
先进性
价格改革
失败原因
内涵和外延
发展经历
会计报告
《周礼》
财政制度
财政改革
大革命时期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财政审计】搜索到相关结果
98
条
王安石
财政
改革辨析
作者:
赖静
来源:
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财政
改革
幻想性
先进性
描述:
王安石
财政
思想犹如一颗珍珠,在古代
财政
思想发展史上熠熠闪亮。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尽管王安石变法失败,但其
财政
改革中所蕴含的先进性,却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宏调中心应是价格改革
作者:
刘煜辉
来源:
经济展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价格改革
价格改革
货币调控
货币调控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配合
政策配合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
淡出
淡出
财政
财政
描述:
我们总是在争论,货币是要紧还是要松。实际上,以上问题的关键是货币调控是否还要继续担纲调控的主角。货币政策从一个“频繁操作、多做多错”的状态过渡到逐步淡出宏调的中心,由价格改革担纲、辅以财政政策配合,这恐怕才应该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王安石财税变法流产根本原因探析
作者:
姚轩鸽
来源:
阴山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变法
变法
财政
财政
终极目的
终极目的
税收
税收
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
人道
人道
描述:
样在于此,在于其财税变法挑战了财税治理的终极目的,无视人道自由原则,违背了平等人权原则。
社会保障
审计
系列专题研讨(一) 积极探索社会保障
审计
的新
作者:
王娜
来源:
中国审计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审计
社会保障资金
社会保障预算
社会保障制度
新路径
审计工作
审计署
社会保障体系
效益
审计
积极探索
描述:
的新思路及如何开创社会保障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我省实现
审计
监督全覆盖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近日,“陕西
审计
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和“陕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雾霾治理
审计
调查”的报道被多家媒体刊登和转载。特别是防治雾霾
审计
5月中旬还受到国家
审计
总署的肯定。为提高资金效益
审计
定义应是对审计工作共同特点的概括
作者:
朱开力
来源:
广西审计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计
定义
共同特点
审计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审计
类型
内涵和外延
认识过程
事物的本质
其他单位
管理
审计
描述:
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
我国
审计
监督制度的历史考察
作者:
朱永恒
来源:
福建史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计
监督制度
西周时期
发展经历
审计
制度
《周礼》
审计
职责
描述:
我国
审计
监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
审计
制度的雏形。据《周礼》记载,西周的
审计
职责,由小宰和司会分掌。小宰的下属官吏宰夫行使稽查权,“考其出人,而定刑赏”。由小宰和司
论西周“宰夫”官职的
审计
职能
作者:
梁煜
来源:
陕西审计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宰夫”官职
审计
职能
会计报告
《周礼》
官吏
经济责任考核
描述:
论西周“宰夫”官职的
审计
职能
审计
干部要算好自己的“六笔账”
作者:
高长安
来源:
审计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计
干部
自我约束
《周礼》
“廉洁”
审计
人
描述:
账”。
北宋前中叶
财政
体制的变迁:以王安石的
财政
改革为中心
作者:
李义琼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
制度
财政
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
募兵制度
募兵制度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
描述:
些现象是由北宋前中叶的
财政
体制的不合理造成的。第二章从三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划分、地方的机动财力和管理机构的设置,分析北宋前中叶的
财政
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在于:一、“上供、送使、留州”三分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