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64)
报纸(169)
学位论文(34)
会议论文(11)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65)
地方文献 (98)
地方风物 (7)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5)
才乡教育 (4)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1(102)
2008(66)
2007(67)
2006(57)
2004(34)
1997(40)
1988(28)
1982(19)
1962(6)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8)
抚州师专学报(15)
语文知识(6)
学语文(4)
语文月刊(4)
神州(4)
语文学习(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1)
长江文艺(1)
重评王安石变法--兼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及其他
作者:赵文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王安石变法  资本运营  文彦博  司马光  政治制度  区域经济  大春作物  军事哲学思想  青苗法 
描述:时间最长、涉及人事最多的却是所谓“王安石变法”。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宋代“王安石变法”仍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标准从容客观地认识当时变法的得与失,因为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这就是现代社会所津津乐道的“资本”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仅从正史系统的二十五史、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诸子学说以及早熟的精耕农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包括从实际战争中逐步积累的相当高妙的军事哲学思想与用兵法则等看,就无疑对社会人事以及社会资源具备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或因儒家道德观念的强化,或因“义利”观的过分宣扬,或因政治制度中“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上下5000年中,对“资本运营”这一重大的领域,几乎从无涉足而成一片空白,不仅导致中国的传统农业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没有大的发展,更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中国的政治制度...
计镇华、张铭荣、方洋三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版  柳梦梅  药铺  戏校  好官  折子戏  杜丽娘  李雪梅  卜比  《牡丹亭》 
描述:参加《牡丹亭》的排演对我来讲已是第六次了,最早是在一九五九年上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那时我才十八岁,戏校还没有毕业,因我嗓子较好,当时老师就指派我扮演胡判官,陪已故梅派传人言慧珠老师演出,得到了北京内外行的认可,从那以后,我先后和华文漪,张洵澎,梁谷音以及青年钱熠,李雪梅合作。
入之愈深 其见愈奇——调研方法
作者:徐松竹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调查研究工作  王安石  改革开放  调研报告  调研工作  体制转轨时期  现实意义  调查报告  褒禅山  苏东坡 
描述:研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奇见以真实为本,不深入调研就不可能认识事物本质。真实,是调研的第一要求。寻根问底,便能透视事物本质,浅尝辄止,顶多抓住皮毛。传说苏东坡看
王安石的人才观——由《伤仲永》的评价说开去
作者:詹龙雨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伤仲永  王安石  人才观  写作目的  艺术效果 
描述: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反映了作者认知上的局限.”究竟如何看待方仲永的“通悟”呢?是认为反映了王安石认知上的局限或思想中的唯心主义,还是看成作者为了写作目的、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为之?依我浅见,还是后种解释较为妥贴、切合实际一些.
模糊其辞更清晰:新闻语言的“活化”
作者:胡仁钧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语言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  语言表达  新闻事实  新闻宣传效果  月全食  辩证的统一  王安石  天气状况 
描述:儿子,叫王元泽。王元泽从小聪明伶俐,反映机敏。有一次,一个客人故意将一头鹿和一头獐同放在一个笼子里,有意问王元泽:笼子里哪个是鹿?哪个是獐?因为鹿与獐的外貌极相似,当时王元泽根本无法辨别哪是鹿哪是獐,但他又不甘心以回答不知道作罢。思考了一会回答客人:“那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一听,感到无可挑剔,连声称赞王元泽太聪明了。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反映出一种说辩理智。也可以想象,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几道梦词原型意象的增殖性
作者:李慎明  来源: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型意象  原型意象的增殖性  集体无意识 
描述:由于几道个性化的表象存在形态,使对于原型意象在不断地运用过程中,其所指内涵不断增殖,意蕴不断深化。增殖性的扩张,基于词人的情感取向。词人以独特的情感历程,在宋代理学的时风之下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沉醉重阳莫断肠——说几道《阮郎归》
作者:泠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道  故乡  况周颐  民族融合    京城  民族文化  文化发展  辛弃疾  字长 
描述:宴饮重阳,佩紫簪黄,本是佳节佳景,却因主人公的悲凉情怀,而唱出了一曲断肠的清歌。刘过欲访朋友辛弃疾,却因故无法成行,遂填词解释缘由,于是,就有了相隔几百年的文人凑到一起合演的一场戏。花间尊前的词到了金代,受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的影响,起了一些变化。几首咏茶小词,便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浪花。
理、情、欲的和谐与冲突:贾探春、贾雨村形象比较
作者:孙虹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雨村  形象比较  贾探春  曹雪芹  《红楼梦》  现实品格  甄士隐  复古主义思潮  汤显祖  《老子》 
描述:北宋时期,程朱理学家以天理为宇宙本体,认为人性兼及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应该用天命之性主宰气质之性,从而革尽人欲,复明天理。天理被认为是大自然至善而永恒的法则,也是儒家取法天地建立的仁、义、礼、智等社会道德规范;欲是指人的本能欲望也即物质利益要求。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