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61)
报纸(2130)
图书(240)
学位论文(126)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8)
历史名人 (1870)
非遗保护 (13)
宗教集要 (10)
地方风物 (9)
才乡教育 (5)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627)
2012(615)
2010(520)
2009(478)
2006(218)
2000(87)
1998(73)
1995(36)
1987(49)
1986(6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7)
上海戏剧(98)
剧影月报(47)
人民音乐(7)
戏曲学报(5)
河南戏剧(4)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
戏剧学刊(1)
长治学院学报(1)
报刊资料选汇(戏曲研究)(1)
汤显祖《牡丹亭》写作时间说
作者:罗兆荣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徐朔方  遂昌  万历  写作时间  戊戌  大学教授  临川  知县 
描述:对《牡丹亭》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学界有几种说法,不尽一致。今择其主要几家之说,略作介绍。$$浙江大学教授徐朔方作《汤显祖年谱》,依据明末刻朱墨印本《牡丹亭》,汤显祖自题的《牡丹亭·题词》署“万历戊戌秋
邮票双曲——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孙少颖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邮票  封建礼教  绘画设计  故事情节  汤显祖  文学名著  发行  设计师 
描述:《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杜丽娘  观众意识  艺术成就  昆曲艺术  演员  现代青年  汤显祖  演出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第四届科利登系列技术研讨年会于2006年6月2日在中国西安
作者:暂无 来源:半导体技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安  并行测试  技术研讨会  解决方案  同期  封装测试  现场  展示  混合信号  设计 
描述:第四届科利登系列技术研讨年会于2006年6月2日在中国西安
昆曲《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作者:欧阳启名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赏析  牡丹亭  昆曲  “临川四梦”  唐人小说  古典戏曲  剧作家  汤显祖 
描述:昆曲《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作者:郭英德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索书号  中国国家图书馆  省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明万历  汤显祖  刻本  师范大学图书馆  传奇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传奇名著《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在明清两代流传极为广泛,现存版本即不下50种。但是各种公私书目记载颇为混乱紊杂,甚或难以凭据。兹据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郭英德《明清传奇
精华版《牡丹亭》进剧场前先进课堂
作者:王军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华版  昆曲学  南京大学  桃花扇  江苏省  青年一代  南京师范大学  观众  讲座 
描述:11月21日,历时3年打磨的精华版昆 剧《牡丹亭》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所属的江苏 省昆剧院在南京公演。千人规模的会堂几乎 座无虚席,现场观众有90%以上是年轻一代 的大学生群体。这次上演该剧,并未让其陷
戏剧界专家充分肯定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胡明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中国艺术  研究院  专家  中国戏曲  研讨会  戏曲研究  演出  研究员 
描述:2006年4月21日上午,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戏曲理论家、中国剧协顾问刘厚生,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曲润海
“至情”的生死恋歌——论《牡丹亭》以“情”反“理”的审美意蕴
作者:王华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至情  封建礼教  审美意蕴  生死  汤显祖  爱情  作品  本性 
描述:的爱情描写虽然也涉及到对门第观念的批判,但主要却是
传统经典的青春再现: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作者:詹怡萍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化现象  研讨会  传统经典  昆曲艺术  中国艺术  青年观  研究员  杜丽娘  戏曲研究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4月完成了重新排演,两年间巡演于两岸四地,演出多达66场,2005年4月8日至10日和2006年4月18日至20日两度来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出,引起海内外戏曲界和文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