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语文课应是语言艺术课
作者:余雪青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语文课  学生  语言美  高级阶段  语文教师  语言文字  使用母语  语言文学  无意识 
描述:语文课,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学的工具课,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熟练地、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使学生从无意识地使用母语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有意识地运用母语的高级阶段。因此,语文课的主导者——教师,其本人便理应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至少应是学生可以师从的
语言锤炼笔下功
作者:陈飞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锤炼  语言准确  王安石  “绿”  王之涣 
描述:要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必须从文字上、情感上、哲理上去锤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几经锤炼,传为佳话。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妇孺皆知,意蕴深远。语言的锤炼不仅是用字
怎样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作者:张凤琴  来源:辅导员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章语言  语言简洁  叙述角度  王安石  形象生动  写作  拟声词  报道  连贯  一致 
描述:古人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就是思想的"外壳",就是文章的"肌肤"。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的"外壳"、漂亮的"肌肤",定会鲜活感人,光彩照人。那么,怎样让你的文章语言"活"起来呢?你不妨
论曾巩的语言
作者:喻进芳  来源:人文论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  曾巩诗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  语言哲学  欧阳修  文学观  圣人之道  必然要求  表达效果 
描述:留在"六经"中,后人能够通过语言去把握。老子、庄子都认为"道"是不可言说的,庄子认为后人通过书本读到的只是"古人之糟粕"(《庄子·天道》),魏晋时期玄学名士以"言不尽意"为理论前提,从而否定圣
“右文说”说
作者:刘又辛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右文说  说文  王安石  假借字  声符  金文  文字学  字义  汉字 
描述:二人以后,许多研究文字的人,多根据楷书结构说字义。这又可以分成两派:一派以王安石、陆佃为代表,一派以王圣美、王观国、戴侗等人为代表。
王安石才论略谈
作者:徐贵忠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论略  任贤使能  用可弃  渺视  朝代更替  愚见  贤能  国家兴衰  文字学 
描述:兴贤》等许多奏摺和文章中,他援引了上自尧舜、下至隋唐朝代更替的大量史实,雄辩地论证了人才得失和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的道理,有力地批驳了恃权势傲贤、人才可用可弃等种种渺视、埋没人才的愚见和错举。他认为,不用贤能,不纳良策,也可侥幸偷安于一时,但决不能维持长久。
王安石《字说》的盛与衰
作者:钟来因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字学  宋人笔记  苏轼  传世  著作  政治斗争  鹤林玉露  批评  文集 
描述:于后世?笔者虽不专治文字学,但这个谜却是几十年来时常萦绕胸际的.
关於“辛”及其字族
作者:翟万益  来源: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甲骨文字  古文字  《说文解字》  许慎  刑罚  《周礼》  段玉裁  文字学  徐中舒 
描述:关於“辛”及其字族
王安石《字说》的文献价值述略
作者:徐时仪  来源:文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献价值  形声字  语言文字  说文  字义  文字学  汉字  声符  思想研究 
描述: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冶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经学家、文字学家。他所撰《字说》在当时曾一度奉为圭臬,独行于世,对一代人的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时隔千年,
孙冶让
作者:王高荣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瑞安  玉海楼  官僚地主  《契文举例》  孙衣言  文字学  《周礼》  救国思想  刊误  家庭熏陶 
描述:的指点,加上自己勤奋好学,十三岁时就草成《广韵姓氏刊误》,十八岁又著《白虎通校补补学业日益精进。 1867年,年及弱冠的孙冶让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其才能得到主考官张之洞的赏识,遂取为举人。此后,孙冶让八次赴礼部应试,皆未中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