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中词语锤炼探析
-
作者:夏湘传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语锤炼 王安石 修辞艺术 表达效果 语文教学 成功范例 名句 动词 性格特征 鲁迅
-
描述:和小说,总是那么精练,没有什么累赘多余之词。 教学中要用词简练,尤其要用好动词,因为动词往往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文艺作品中更是如此。
-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品味问题
-
作者:李忠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朗读法 语言 文本 陆九渊 语文教学 乡愁 作者 情感 济南
-
描述:宋代大儒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其所说的"涵咏工夫"即是对语言的品味。我们都知道文本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入品味。在此
-
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展现生活知识的舞台
-
作者:刘正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心灵对话 展示生活知识 舞台
-
描述:新课程改革语文课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和谐共处、探知生活知识的时空。学生来源于社会,更是要走向社会的。
-
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
-
作者:暂无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实践过程 学生 教学过程 教材教学 其他学科 语文教师 语文学科
-
描述: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和教材教学与应试衔接的脱节,使学生对语文的态度由困惑而平淡,由平淡而生厌,兴趣日减。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逐步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除考试时间远远长于其他学科外,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
-
“因特网”应是合成词
-
作者:龚建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因特网” 合成词 初中 语文 语言知识
-
描述: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构成词的主要单位。例如:“因特网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这句话有十二个语素,其中大部分都是单音节的,只有“因特网”这个外来词包括三个音节。
-
语文教学应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
-
作者:曹新民 来源:教师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情感与理性 语文教学 情感活动 情感体验 讲授内容 理性认知 理性原则 理性的抽象 语文课堂教学 以情感人
-
描述:语文教学应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
-
“说”“写”应是中专语文教学重点
-
作者:张晓云 赵秀花 来源:能源基地建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中专生 中小学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能力的培养 用人单位 高中教学 中专毕业生 中小学语文教育 能力培养
-
描述:国家教委规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中级人才”,这就决定了中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和适应性。一切课程的开设都是为学生未来工作需要打基础的。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更要为学生未来工作
-
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美的享受
-
作者:黄芳 来源:考试(教研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造美 引导学生 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 审美情趣 美育 语文课 享受 鉴赏美
-
描述:军“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她还是李白那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慨然断喝。美更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她还是一种力量,她可以让怯懦变得坚强,让狭隘变得开阔,让卑劣变得高尚。语文教学
-
朗读,应是语文教学的靓丽角色
-
作者:梁远才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文朗读 学生 语文教师 角色 全面提高 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素质 考试
-
描述: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你会发现,眼下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重讲轻读,或重问轻读。这就使得本来不大的阅读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当然也就无法谈到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几年
-
创新应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
作者:石萍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课堂 创新提问 中学 人才培养
-
描述:新世纪需要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语文课堂教学要创新,课堂提问要创新,使创新成为我们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著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