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大钟”
作者:牛龙菲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钟  双音钟  《说文解字》  中国音乐学  立象以尽意  商周青铜器  训诂学  无射  《周礼  民族民间音乐 
描述:“大钟”牛龙菲1979年陕西扶风出土的"南宫乎钟",其甬上铭曰:"土(徒)南宫乎,乍(作)大钟,兹名为无昊(射)钟。"其中"大钟"一语,特别是其中""或""之一字,向未有确达诂.今特为之考释
“强梁”
作者:罗红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强梁  老子注  古汉语  来母  说文  本义  王安石  引伸  朱谦之  道德经 
描述:母,二母读音异;郑张尚芳拟音,“梁”为*ra,“勍”为*gra,二声母有单复辅音之别。二、“梁”为“屋梁”,此说始见于王安石。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字说》曰:屋梁两端,乘实如之。所谓强梁者,如梁之强。”按此说颇难解:《说文.木部》:“梁,水桥也。”“梁”处水面而能渡人绝水,力虽强,何至于引伸为“不得其死”之“强梁”从语源角度看,桥梁屋梁皆横木,可以承担压力,不妨把“栋梁”也看作“梁”之本义。但文献中,栋梁往往是有用之才,堪当大任者,而绝非老子所谓“不得其死”者。实际上,古汉语存在一种“慢声为二,急声为一”的衍生模式,即某字附加“来母+某字韵母”构成双音节形式。兹举数例如下:笔→不律、杜→土卤、荠→蒺藜、狸→不来。又,古代散曲和杂剧中也存有相当数量的实例:环→胡阑、圈→曲连、耷→答剌、团→团栾等。因此,“强梁...
“见背”另
作者:汤仕普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音词  汉语大词典  第一人称代词  被动句  第三人称代词  省略  王安石  语境  解释  古代汉语 
描述:’、‘见爱’等"。许嘉璐先生在其《古代汉语》中提到"其中的‘见’似乎起指代行为受事者的作用,往往表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的省略。有时,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省略。"其中
词义引申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孙诒让《周礼正义》研究
作者:方向东  来源:中国训诂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引申  研究 
描述:代语文学》中指出,孙氏《周礼正义》《周礼》词语有十端,其中—端就是从多角度词义,有引申义,有古义.据笔者在研读中统计,孙氏在《周礼正义》中共有177处运用引申来词义.本文在对这些用例
临川一中体队频传捷报
作者:饶礼喜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临川讯 临川一中体队在刚刚结束的全省体育专业考试中,13名考生全部成绩良好,其中1人过90分、4人过80分。这是该校有史以来体育高考的最好成绩。与此同时,该校屡获佳绩的摔跤队不负众望
周礼节 卷三至卷六
作者:  姚培谦撰  来源:扫叶山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周礼节 卷三至卷六
周礼节 卷一至卷三
作者:  姚培谦撰  来源:扫叶山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周礼节 卷一至卷三
克服重编轻 破解编脱节 淮北市相山区民兵专业分队建
作者:王先好 陈龙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度存在的“编脱节”问题,实施优化编组、科学施训取得的可喜成绩。
отчество的涵义应是“父称”
作者:刘星华  来源:中国俄语教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姓名结构  俄罗斯人  父名  词义  术语  译法  涵义  汉语 
描述:词义看,отчество是“父称”,不是“父名”。
“同物异名”的概念应是全同关系——与姜全吉先生商榷
作者:朱庆华  来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物异名  同一概念  全同概念  词义  马铃薯  概念的内涵  同语  土豆  色彩意义  具体语境 
描述:姜先生认为“土豆”和“马铃薯”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而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个概念,其理由是“土豆”和“马铃薯”是同物异名。由此可见,姜先生是把同物异名的概念看成是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同物异名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