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11)
报纸(601)
图书(87)
学位论文(50)
会议论文(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26)
地方文献 (377)
红色文化 (369)
地方风物 (42)
宗教集要 (25)
才乡教育 (17)
非遗保护 (1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34)
2012(150)
2011(168)
2007(113)
2006(64)
2005(56)
2002(49)
1999(35)
1998(44)
1996(36)
按来源分组
西部大开发(3)
党史文苑(3)
上海滩(2)
南方文物(2)
福建党史月刊(2)
党史文汇(2)
党史文苑(纪实版)(2)
百年潮(1)
决策探索(1)
共产党员:下半月(1)
李觏视域的图书之学
作者:崔伟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图  河图  洛书  洛书  八卦  八卦  图书之学  图书之学 
描述:宇宙万物之情状,从而画出了八卦;河图演示的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方位,洛书昭示的则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会合,而会合之后有象有形,象、形不可分割。他的这一图书之学识见,对后世图书之学起到了重要的引发作用。
刘士俊与岳氏散手()
作者:孙东昌 孙胜林  来源:武魂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士俊与岳氏散手()
音乐人类学视野的全南“车马灯”民俗活动探析
作者:邹建林 何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车马灯  传说  音乐形态  功能 
描述:"车马灯"——当地又称"花鼓"。是流行于江西赣南地区全南县南迳镇马古塘村的一种民俗活动形式。它以表演性的陈述方式、传唱性的旋律特点、功能性的传承手段使自身显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形态。
顺应论视角《牡丹亭》英译之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
作者:郑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顺应论  《牡丹亭》翻译  忠实 
描述:以此来使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翻译中存在的一些客观现象并对翻译标准有一些新的理解。此外,它使我们更加关注译者的主体创造性,承认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做的成果和贡献。此论文试图从顺应论角度对我国古典戏剧奇葩—《牡丹亭》英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做一尝试性分析。创造性叛逆,首先是由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埃斯卡皮于1958年所提出的。创造性指的是译者为重现原作艺术魅力而所作的主观努力,而叛逆性则是指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由于文学翻译一些独特的特点及美学价值等因素,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代表之一,《牡丹亭》自然而然地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那么这些独特的文化意境在翻译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创造性叛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创造性叛逆现象呢?本论文立足于这些研究问题,试图通过对原文和译文(汪榕培译本)的对比,来归纳这些创造性叛逆现象并在顺应论的框架下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一下具体分析。此外,本文还对创造性叛逆与忠实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解释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牡丹亭》翻译中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叛逆现象,这些现象在语境层次和结构层次上都有所体现。通过对这些创造性叛逆现象进行归纳分类并从顺应论角度详细地进行了探讨性分析,得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如下:顺应论中所提出的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为创造性叛逆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为了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要求而实现的语境关联和结构客体上的顺应来则为创造性叛逆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必然性。此外,通过这些现象及原因的分析,使读者对“忠实”和创造性叛逆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认识到:虽然在表层形式上与忠实有一些冲突,有时为了顺应译入语读者的接受水平及阅读习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创造性叛逆,但是客观上讲,创造性叛逆是对“忠实”一种必要性的补充。创造性叛逆和忠实具有相同目的:即最大限度地实现原文准确的传达,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原文并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确保文学翻译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精神分析学视域的杜丽娘之死
作者:杨明贵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死亡叙事  精神分析  文化反思 
描述:情而死的描写,剧作者以极大的道德勇气赋予了男女之间的原始生命冲动以灿烂、圣洁的色彩,使历代读者在情欲的奔放中感受到了源自生命本源处的美丽和庄严。
建构于特殊人文背景的人性:杜宝性格论
作者:余治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宝  性格  《牡丹亭》  文化意识 
描述:运用人物性格的有关理论原理,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牡丹亭》中杜宝的性格进行重新阐释:他是一个既有家庭责任感的严父,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忠臣;在他身上,积淀着中国数千年流传不息的文化意识,正是这种意识,充当着扼杀丽娘的"刽子手"。
伊儒语境的身、性、心、命内涵试探
作者:马廷义  来源:伊斯兰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穆斯林  气质之性  真主  陆九渊  语境  董仲舒  王阳明  中国儒家  灵魂 
描述:人类,是物质和精神合而为一的产物,身、性、心、命则是对人的自身人性与精神、人与宇宙、人与天地万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命题。伊斯兰教和中国儒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刻研究,并在各自不同的语境,赋予
视阈融合晏殊词的思想价值探究
作者:孙亚奇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视阈融合  宛敏灏  叶嘉莹 
描述:所体现思想价值的理解逼近真实。
《牡丹亭》燕园传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马子雷 今年4月7日,演员全部为在校学生的校园版《牡丹亭》在美丽的“燕园”——北京大学进行了首场公演。演出结束,白先勇先生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并大声鼓励学生演员:“恭喜你们,精彩的表演不亚于职业剧团!”随后,他把剧中的“柳梦梅”“杜丽娘”“春香”等一个个拉到舞台中央,逐一介绍给大家。在这些年
《书画》三题
作者:陆昱华  来源:美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故宫本  明末清初  乾隆  周亮工  十七年  文津阁  十三年  著录  明清之际 
描述:一、吴其贞及其《书画》的研究情况吴其贞,字公一,号寄谷,是明末清初徽州(今歙县)著名的古董商人。经营书画四十多年,凡所经眼,择元代以前作品随手著录,成《书画》六卷,又详细记述观画经历,因此对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