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无声写辉煌:记井陉县实验中学校长王英庭
-
作者:康泽礼 来源:文论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报告文学 中国 当代
-
描述:春雨无声写辉煌:记井陉县实验中学校长王英庭
-
毕生心血汇史坛--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
-
作者:姜涛 来源:湖南党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研究 《美国侵华史》 文化大革命 辛亥革命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相互关系
-
描述:受的基本是旧式教育。他把“国学”看作是祖宗立国的根本学问,用力颇勤,从而在青年时代便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位渴求新知的青年学子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1938年在湖南籍著名教育家、革命老人徐特立和老共产党员、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王凌波的指点下,他不远千里前赴延安,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这是刘大年人生的根本性转折。到达陕北以后,他所读到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原著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的头脑里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于是只要是新书,不管是政治经济学的、哲学的、外国历史的,他都如饥似渴地去读。从此他确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并走上献身革命的人生道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刘大年长期在河北南部平原打滚>芳,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经受锻炼。...
-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的撰著渊源
-
作者:史念海 来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库馆臣说:《考工记》
-
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
-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太行山区 《太平寰宇记》 教化功能 戏曲艺术 先王作乐 戏台 竹林七贤 士大夫 民间戏曲
-
描述: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冯俊杰一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乡下交村成汤庙内,有一通明代王的碑刻。碑高248公分,宽94公分,笏头,正书,碑文完整清晰。碑中考述前人创建乐楼的原因,颇带一点理论色彩
-
龙头虎年 龙腾虎跃——上海艺术院团厉兵秣马创排记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节 京剧表演艺术 京剧院 上海昆剧团 改革改制 演职人员 研究生班 《牡丹亭》 《琵琶记》 《雷雨》
-
描述:上海京剧院新年伊始,上海京剧院排练厅热火朝天。几经修改的新编神话剧《宝莲灯》导演又易人,在5月份举行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将以全新面貌与观众见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将以一台精湛的“尚长荣专场演出
-
寻访“活郭槐”——记上海京剧著名演员张达发
-
作者:张伟品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院 《狸猫换太子》 演员 艺术标准 工宣队 戏剧表演 成熟感 白玉兰 “样板戏” 排练厅
-
描述:颇吸引人的成熟感。我对他的直率很感兴趣。“对得奖这件事,我认为首先要扪心自问我该不该得这个奖。还要遵循艺术标准。检验我是否够这个奖。当然,获奖是一种荣誉,是领导、评委、观
-
运河之子魂归故里——著名作家刘绍棠骨灰安葬记
-
作者:李培禹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大运河 中国作家 骨灰 北运河 魂归 故里 通州区 乡土文学 民族风格
-
描述: 1998年4月12日,著名作家刘绍棠的骨灰,悄然安葬在他生前挚爱着的故乡——京郊通州区北运河畔。这天,是他溘然辞世一年零一个月的日子。 绍棠先生的骨灰安葬地,选在紧临大运河端头的通州齐天乐园东
-
甘将热忱谱新篇──记杭州凯地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炳芳
-
作者:李金虎 卢新民 来源:丝绸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司董事长 谱新篇 丝绸印染厂 杨炳 股份有限公司 真丝绸 杭州 浙江省 中国丝绸 信托投资公司
-
描述:甘将热忱谱新篇──记杭州凯地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炳芳
-
金盾的风采——记红石林业局黄泥河林场派出所所长姜洪义
-
作者:陈桂华 来源:吉林林业科技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派出所所长 林业局 泥河 红石 林业公安处 公安干警 夹皮沟 金盾 桦甸市 人民群众
-
描述:金盾的风采——记红石林业局黄泥河林场派出所所长姜洪义红石林业局黄泥河林场,是一块圣洁的土地。抗日战争年代,这里是抗联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山河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地方,有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
-
诠译真善美的人生——记“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全国著名老中
-
作者:伍海源 来源:特区展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病 刘绍武 老中医 真善美 《伤寒论》方剂 创始人 学术思想 太原市 中医研究所 中医内科
-
描述:的防治,在治疗上独树一帜.他深谙《灵枢》、《素问》,精通《伤寒》、《金匮》,旁触历代百家,纵观现代医学,集几十年临床之所得.倾毕生之心血,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他所创立的“整体协调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