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79)
期刊文章(1622)
图书(66)
学位论文(23)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79)
地方文献 (326)
地方风物 (38)
红色文化 (19)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7)
非遗保护 (10)
按年份分组
2014(1413)
2010(195)
2009(140)
1998(32)
1996(42)
1990(18)
1988(25)
1987(26)
1982(14)
1981(22)
按来源分组
羊城晚报(18)
大连日报(5)
大众日报(5)
农民日报(3)
世界知识(2)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
安徽林业(1)
语文教学阵地(1)
戏剧之家(上半月)(1)
丽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昆剧《紫钗》元宵义演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上海昆剧团演艺品牌“传统·中国”民俗节庆系列演出元宵佳节将再度出击,于6日至8日晚在上戏剧院举办3场昆剧新戏《紫钗》的慈善义演。 昆剧全本《紫钗》在近代中国从未上演过
《紫钗》元宵公益演出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晨报记者朱美虹报道 上海昆剧团的品牌演出项目“传统·中国”民俗节庆系列演出新年再度出击,《紫钗》元宵昆剧慈善公益专场将于6至8日上演于上戏剧院。 原创昆剧《紫钗》去年亮相,以其经典的文本
昆剧《紫钗》慈善公益闹元宵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上海昆剧团的品牌演出项目“传统·中国”民俗节庆系列演出新年再度出击,去年亮相“上昆30年《临川四梦》主题演出”的原创昆剧《紫钗》,此次将以昆剧慈善公益专场的形式“闹元宵”,于本月6、7、8日连续
上昆推《紫钗》慈善专场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郦亮 上海昆剧团“传统·中国”民俗节庆系列演出将在新年再度出击。记者昨天获悉,作为上昆去年末打造的“临川四梦”的重头戏《紫钗》,将推出元宵昆剧慈善公益专场,定于2月6日至8日上演于上
《牡丹亭》、《紫钗》观后杂谈
作者:宫宝荣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紫钗  杂谈  集中精力  艺术创作  传统艺术  评论家 
描述:正如众多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四梦之中除《牡丹亭》为广大观众所耳熟能详外,其他三出都鲜为人知。此次上昆集中精力同时推出这四出大戏,既显示了自身的整体艺术创作实力,更向世人表明其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艺术精华方面的意志与魄力。
《红拂》批评接受研究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拂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红》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红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红拂》(以下简称《红》)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
白先勇的昆曲:从《牡丹亭》及《玉簪》说起
作者:吴迪  来源:书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昆曲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浣纱  《浣纱  嘉靖年间  嘉靖年间  嘉庆年间  嘉庆年间 
描述:4年在台北首演,而至2009年3月已在亚、欧、美三洲演出一百六十余场。白先勇先生制作的《玉簪》,2008年于苏州首演。
《紫钗》改编的艺术特色
作者:曹树钧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  艺术特色  改编  《南柯梦》  《邯郸  改革开放  传统文化  戏曲舞台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紫钗》两次隆重出现在戏曲舞台之上。一次是1982年,也即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曾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除以江西古老剧种上演《还魂》、《南柯
《考工》设色规范研究
作者:肖世孟  来源:装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考工  设色规范  五色 
描述:时中国古代色彩学的研究,《周礼·考工》画绩条应该是最早、最系统的文献资料了。它是古代设色工艺技术规范的总结,反映先秦时期的色彩思想和运用,有难得的史料价值,本文拟时其中的设色规范作出一个梳理。
刍议《游褒禅山》的主旨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